原创 原创他披着件旧棉袄,在办公桌前悄然离世,桌上放着未完成的计划书
创始人
2025-06-24 08:32:39
0

毛主席在世的时候,对党风党纪非常的重视,他曾不止一次地对身边的人交代过说:“共产主义的官员,不是来享福的,也不是来指使人民的,而是要为人民服务的”。

上世纪六十年代,一位农村基层干部就得到了毛主席的赞誉,毛主席直言夸赞他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共产主义战士”。

这位战士名叫杨水才,他曾经还说出过一句家喻户晓的话“小车不倒只管推”。

杨水才经历过抗日战争,经历过国共内战,他深知共产党一步步走过来有多么地不容易,他也深知作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他身上的责任有多重。

作为共产党员、作为地方官员,他真正做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回馈了毛主席对他的夸赞。

毛主席

1966年12月4日,杨水才和往常一样在自己的房间内完成着手头的工作。

由于他当时的身体,因为超负荷的工作,已经患上了多种极其严重的疾病了,所以在工作的过程中,他没能抵抗得住病魔的侵袭,倒在办公桌上永远地睡着了。

人们来到杨水才的房间,才发现他去世的事情,彼时,他房间里的煤油灯还亮着,而他的稿纸上还写着“进一步建设水道杨计划”的十个清晰可见的大字。

那杨水才究竟拥有怎样传奇的一生?毛主席为何会对他有如此之高的赞誉呢?

杨水才去世画像

退出部队搞建设

杨水才于1924年春天出生在河南省许昌县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中,1944年的时候,在外面打工的杨水才被当做壮丁,被国民党人给抓走了。

一直到1949年1月,被困在国民党军营内的杨水才,才跟着傅作义将军一起在北平完成了起义,被编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团的二营机枪连。

从此之后,杨水才才正式开启了他奉献、奋斗的一生。

虽然说杨水才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军事教育,但是他本人的思想觉悟却是极高的。

杨水才在国民党的时候看遍了国民党高官尸位素餐、贪污腐败的样子,也看遍了人民被欺压的艰苦生活,从那个时候他就立志一定要改变这一切,终于,他等到了这个机会。

傅作义

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之后,杨水才本人非常珍惜为民做事的宝贵机会,在此期间,他跟随部队南征北战,一次又一次地痛击了敌人,为社会主义建设献出了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此期间,他还先后立了一次大功、一次小功,并获得了“人民功臣”光荣称号和“解放军华中华南纪念章”一枚。

1949年11月,在外连续征战的杨水才患上了肺结核,由于他的身体状况已经不允许他继续在前线作战了,所以他响应党的号召,回到了家乡支援农业建设工作。

杨水才是退伍军人,且他曾经读过两年小学,对党的政策有着非常深刻的理解,所以回到村庄的第二年,他便被当地村民和官员推选为了农会武装委员。

解放军战士

1956年1月,杨水才终于加入了他心心念念的共产党,并先后担任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副社长、村支部副书记。

杨水才所在的水道杨村地处高岗,多旱缺水,当地百姓的日子过得非常艰苦,为了帮助百姓摆脱这样的生活,杨水才在党员会上积极建议说,他要带领当地官员百姓一起抓水利、挖坑塘、真正做到把水抽到岗子上。

他说只要我们积极搞绿化、多栽树,有朝一日一定能够把旱地变成水浇地的。他的实施方案被党支部采纳之后,他便着手准备起了这件事情。

杨水才之所以对挖井挖水塘的事情这么看重,是因为当地的缺水情况实在是太严重了。

多年前,村子里面曾经历过一次大旱,那个时候村里仅一个巷里就饿死了40口人,看到这组数据的时候,杨水才胆战心惊,当时他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改变这一切。

干旱

挖塘种树两手抓

在他的带领下,村民在东西两岗上打了42眼土井、挖了4个蓄水池,经过多年的努力,他终于带领村民初步缓解了缺水抗旱的问题。

1964年大年初一,杨水才亲自设计的凹塘引水工程终于拉开了序幕,虽说那个时候杨水才的身体已经非常不好了,但是他却仍旧亲自到一线指挥。

休息的时候,他还编了一个顺口溜为乡亲们加油打劲“愚公门前两座山,带领孙儿把山搬。立下愚公移山志,挖塘至岗破难关”。

为了赶进度,他时常拖着患病的身体,亲自动手干重活,村民们看着杨水才疲惫的样子,心里也很不是滋味,他们都劝杨水才,说让他回去休息,可是杨水才却屡次拒绝了村民的好意。

杨水才

长年累月的劳作,再加上没有及时治疗,杨水才的肺病也愈发严重了起来。有一次,他正在推着独轮车往坑塘外面运土的时候,他就突发疾病,开始大口吐起了鲜血,连人带车一起倒在了半坡上。

看到这一幕,大家着急忙慌地跑到他身前扶他,劝他回家休息,可是杨水才抹了抹脸上的泥巴和血,说了一句俏皮的话,他说“小车不倒只管推,只要还有一口气,咱就要干革命”。

他的这句“小车不倒只管推”后来也成为了一句传播极广的口号。

杨水才带病挖塘的行为和他所说的这句“小车不倒只管推的”口号,极大地鼓舞了乡亲们。

经过大家的努力,一口五亩大、十米深,突破岩石层,引来地下水的大塘终于挖成功了。

杨水才的推车

自此之后,干旱的水道杨村的100多亩岗地才变成了水浇地,有了水之后,当地的粮食产量也上来了,村民们也亲切还给这口大塘起了个昵称,叫做幸福塘。

除了挖塘之外,生病期间,杨水才还干了第二件大事,那就是在村子里面实施绿化造林工程。

读过书的杨水才心里非常清楚,把水从地下引到地上还不够,他们还要真正做到把水蓄在这里,而想要蓄水,就必须要植树造林。

和当地的工作人员实地考察过后,他向领导提议说,要想完成造林工程,就要先在村子里面种四万株树苗。那个时候村子里面的财政情况并不明朗,单单是要购买树苗,就需要花掉4000多元。

植树

为了节省开支,他发动群众,不请工人,自己学起了种树技术。项目开启后,杨水才便立即动身,亲自带上干粮,徒步来到了十多公里之外的林场,拜师学习起了果树嫁接技术。

杨水才的学习态度非常认真,且他本人机会聪慧,所以没过多久,他就学会了嫁接技术,并冒着炎炎烈日,第一时间赶回了村中,手把手的把他学来的技术传授给了村民。

在杨水才的努力下,村民用了仅仅两年时间,就为周边村庄培养出了1300多名,培训果树嫁接的技术员。

到了1965年的时候,杨水才所倡导的绿化造林工程,就已经初见成效了,各具特色的植被拔地而起,为这座村庄带来了一丝活力和生机。

杨水才带领乡亲植树油画

由于杨水才在当地的工作成绩极为突出,所以1965年的时候,许昌县还专门为他授予了“林业劳动模范”的荣誉称号。

虽说杨水才在种树和挖塘方面表现出了超乎常人的毅力,他为了国家、为了革命、为了人民,付出了大量心血,但是他却对自己的事情并不是特别上心。

杨水才去世的时候才只有40出头,他去世之前一直都没有结过婚,据他身边的人介绍说,以前村里面有一个恶霸退伍的时候,给杨水才提过亲,他想以这种糖衣炮弹的方式拉拢他,但是杨水才却识破了这个美人计,拒绝了他的提亲。

对于这件事情,曾经在土改前担任水道杨村文教委员的杨中选老人,也做了详细的解释。

杨水才雕像

杨中选老人说,当年确实发生过恶霸对杨水才用美人计的事情,但是杨水才终身未娶,并不仅仅是因为他不想中别人的美人计,更重要的是因为他的道德品质好。

老人说杨水才那么好的一个人,坏人想利用他来提亲。他才不答应呢。除了坏人之外,也有贫下中农给他提过亲,杨水才人长得很英俊,又有才干,即使他有病,当时也有好多姑娘愿意嫁给他,可是他就是找不到对象。

杨水才觉得,他和人家姑娘没有办法走到白头,他很担心自己拖累了人家。

水道杨村的其他老人也说,杨水才生前曾不止一次地对身边人说过,他的病已经非常严重了,还是不要耽误人家姑娘比较好。

杨水才形象画像

事实也和这些老人所说的一样,不仅是当地百姓觉得杨水才是一位好干部,认识杨水才的领导也是这么认为的。

从1954年到1966年间,他先后被多个部门评为了“积极分子”“劳动模范”和“先进生产者”十几次。

这一个又一个荣誉称号,所代表的是杨水才的荣耀,可是大家不知道的是,这些称号背后的分量究竟有多重。

杨水才推车塑像

英雄长辞永不朽

艰苦的生活和繁重的劳动,使得杨水才在世的时候患上了肺结核、胃溃疡、肾结石三种疾病。

病发的时候,他也承受了极大的折磨,可是杨水才却说“病、困难我都不怕,小车不倒只管推,不把水倒杨建设好,我死不瞑目”。

1966年12月4日,刚刚在红旗渠的故乡林县,参观学习了半个月的杨水才回村之后,还没来得及歇息,就去连着开了四个会议研究。

回到家中之后,他便坐到了书桌前,铺开稿纸起草建设计划,由于劳累过度,旧疾发作,他一口鲜血吐到了桌子上,趴在桌上永远的睡着了。

去世的时候,他的身上还盖着那件,穿了很多年的破棉袄。

杨水才画像

杨水才英年早逝的消息一经传出,村庄的乡亲们和机关干部们,马上就来到了他生前居住的小屋,对这位鞠躬尽瘁的干部表示沉痛的哀悼。

水道杨村的一位老汉得知这件事情之后,直接就飞奔到了杨水才的遗体前,一把抱住了他,高声呼喊着他的名字,老汉一边喊,一边说着:“水才,你醒醒啊,咱们水道杨离不开你”。

可是不论他怎么呼喊,这位英雄都不会再回来了。

家人们在整理杨水才的遗物的时候,意外发现了部队颁发给他的人民功臣证书和解放华中华南的纪念章,直到这个时候,众人才知道杨水才之前在部队还立过这么多战功。

杨水才纪念画

到水道杨村之后,和村民们同吃同住的杨水才,从来都没有在村民面前展示过自己的功绩,也没有拿过去的事情邀过功。得知这件事情之后,大家也对这位共产党员更加敬佩了。

著名诗人臧克家曾写过这样一句诗句,他说有的人活着,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毫无疑问的是杨水才就是后一种人,虽然说杨水才已经离开了人世,但是他却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杨水才去世后,人们还专门为他修建了一座世纪展览馆,1982年,麦收前的一天晚上,已经闭馆的杨水才光辉事迹展览馆,因为电线短路而爆发了一场大火。

发现这件事情之后,乡亲们不顾个人安危,立马跑进了展馆,抢救展馆里的展品。但是由于这场火实在是太大了,所以即便是人们拼尽了全力了,也只保留住了一部分展品。

杨水才纪念馆

虽说这些见证着杨水才辉煌的展品,毁在了这场大火中,但是百姓们对杨水才的尊敬却没有消失,每逢节假日,百姓们都会带上祭品,去到杨水才的墓地或展览馆的旧址,缅怀他们心中的大英雄。

1994年的时候,当地人还专门就修复杨水才光辉事迹展览馆一事,开一场会议,并全票通过了重新修复展览馆的建议。

百姓们之所以会在杨水才去世之后多年,仍旧这么关注他,就是因为百姓们非常清楚,杨水才生前为他们付出了多少。

杨水才活着的时候是一面旗帜,去世了之后是一座丰碑。斯人已逝,但精神永垂不朽。

参考资料

地主的“糖衣炮弹” ——共产主义战士杨水才反围猎的故事

杨水才:屹立在莲城大地上的不朽丰碑

特别报道:杨水才——不该忘怀的榜样

相关内容

暑期研学热潮涌 闽清景区活...
暑期来临,研学热潮在闽清涌动。这里的景区活动丰富多彩,吸引着众多学...
2025-07-15 08:39:24
连江杉塘110千伏变电站投...
连江杉塘 110 千伏变电站顺利投产送电,这一重要事件为当地电力供...
2025-07-15 08:37:04
原创 ...
分裂性质均为统一民族的分裂 应当讲,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的分裂都是由...
2025-07-15 08:33:45
原创 ...
1965年7月,李宗仁夫妇在秘书程思远的陪同下,从美国回到了中国大...
2025-07-15 08:33:41
原创 ...
一、冉闵:说到冉闵,可能很多人对他并不陌生,他是一员绝世猛将,勇武...
2025-07-15 08:33:37
原创 ...
自汉武帝元光年间,胡人就开始不断向中原内迁,而且势力逐渐扩大。 “...
2025-07-15 08:33:31
原创 ...
唐朝时候少数民族与汉族的界线划分不严格,唐朝之前,北方各民族大融合...
2025-07-15 08:33:31
原创 ...
#头条创作挑战赛# 1931年9月18日,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2025-07-15 08:33:21
科技助力甘肃天水大地湾遗址...
记者8月25日从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获悉,该院柳本立研...
2025-07-15 08:33:13

热门资讯

原创 在... “个人的生存是有限的,种族的绵延是无穷的。” 我国与中亚地区多个国家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外交关系,但在曾...
原创 从... 1、一座桥改变两座城市命运的传奇故事 说郑州是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这还真不是空穴来风。 历史就是这样...
原创 古... 双屿港的兴起时间 古代史研讨:双屿港在贸易兴盛过程中,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从留存资料来看,双屿港内...
原创 见... 本文参考历史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相关文献来源。 (嘉靖皇帝) 明朝嘉靖年间,有个叫做...
《林大同:一生奉献,铸就传奇》 正文: 在广袤的历史长河中,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的名字和事迹成为时代的标志,他们的存在,为后世留下...
原创 北... 我们国家几千年的封建王朝中, 掌权者几乎能完全决定他所统治下的国民的生死荣辱 ,尤其是一些站在统治者...
原创 刑... 这天考古队带着一群记者,来到一处刚刚发掘出的南北朝古墓中。为首的教授,亲自打开了这被尘封已久的墓穴。...
诸葛亮数次北伐都失败,他到底会... 诸葛亮的北伐:军事才能真值得肯定吗? 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聊的是一个你可能听过,但绝对想不到这么有趣的...
原创 8... 抗战胜利后,阎锦文依靠杨虎的关系进入了国民党上海警备司令部稽查处担任第三大队副队长,而这个稽查处正是...
原创 成... 方圆解读《成吉思汗》第十七期! 在成吉思汗的大蒙古国中,有一支“奇怪”的军队,名叫“怯薛军”。关于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