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唐中宗二度登基,一生都是傀儡皇帝,放纵韦后乱政,太子谋反被杀
创始人
2025-06-24 00:02:16
0

重蹈覆辙

神龙元年(705年),李显第二次登上大唐天子的宝座,距离他第一次登基已经过去了整整二十一年,第一次即位他仅仅当了五十五天皇帝,现在的他已经五十岁。

李显回想起在房陵时,每当母亲的使臣到来,无以复加的恐惧就会驱使他想结束生命,结束那凄风苦雨的日子,结束惶惶不可终日的折磨,结束内心的苦难,结束生命也就结束了那如同炼狱一样的人生。

是妻子韦氏及时抓住了自己:“祸福无常,宁失一死,何遽如是!”(《资治通鉴》卷二百八)

她说得对,祸福果然无常,大不了就是一死,何必当时就要寻死。如果当时自戕,又哪来今天的登临帝位?

韦氏和李显一同被幽禁,两人备尝艰辛,相濡以沫,情爱甚笃。李显被贬房州时韦氏身怀六甲,舟车劳顿,陪他远赴贬所,李显被召回洛阳重新被立为太子之后,韦氏唯一的儿子李重润,又因私议女皇宫闱之私,被逼自尽。所以李显对韦氏充满感激、依赖和愧疚之情。

他曾私下向韦氏许诺:“一朝见天日,誓不相禁忌。”(《旧唐书·后妃列 》)

如果有一天能重见天日,不管你做什么,我都不会管。

现在是李显兑现承诺的时候了。

神龙元年(705年)二月,李显为韦氏举行了隆重的皇后册立大典,大赦天下,追赠韦氏父亲韦玄贞为上洛王、母亲崔氏为王妃。大典过后,李显每次朝会,韦氏都会垂帘听政。折腾了这许多年,通过政变重新夺回李唐神器的满朝文武惊愕地发现,他们又回到了原点。

一切居然不过是重蹈覆辙。

韦氏的野心和当年的武则天并无二致。李唐江山难道要再次倾覆于妇人之手吗?

他是武则天的儿子,难道不知道这会带来什么后果吗?他仅仅因为一句承诺就把江山拱手相让,不爱江山爱美人吗?

神龙政变之后,五位在政变之中起决定作用的大臣张柬之、崔玄暐、袁恕己、敬晖、桓彦范同时被封为郡王,神龙政变也因此被称为“五王政变”, 五王全部位列宰相。

相王李旦在政变后加号安国相王,拜太尉、同凤阁鸾台三品。李旦又曾以皇嗣身份入主东宫多年,在朝中人脉广布。

太平公主在政变后加号为镇国太平公主,这位妹妹多年来在母亲身边参谋政事,折节下士,其政治影响力不容小觑。

权臣环伺,功高震主。宗室王亲,各霸一方。天子羸弱,孤掌难鸣。李显面对的是和他父亲李治登基时类似的局面。可惜,他没有李治的忍耐力和智慧,他的韦皇后也不过是一个东施效颦、祸乱朝纲的女人。

皇帝李显都做了什么呢?

无计可施的李显昏招频出。

第一招,放纵韦后乱政。这招他第一次登基时,大家就已经领教过了。这次他比之前更上一层楼,直接让韦后垂帘听政,追赠韦后父亲韦玄贞为上洛王、母亲崔氏为洛王妃。韦后堂兄韦温累迁礼部尚书,封鲁国公。

第二招,重用妖人、佞臣。李显加封慧范为银青光禄大夫,赐爵上庸县公,术士郑普思封为秘书监,擢升尚衣奉御叶静能为国子祭酒。

这三个人何方神圣呢?慧范是个胡僧,曾是二张党羽,一心结交权贵,以求飞黄腾达;郑普思妄称有长生不老之术,以旁门左道得到宠幸;叶静能是个只会说漂亮话讨好皇帝的佞臣。偌大一个国家的重要岗位就送给了这类 人。

第三招足以让人惊掉下巴,李显重新启用武三思(武元庆之子),妄图用武三思在朝廷中的势力制衡五大臣。他擢升武三思为司空、同中书门下三品,武攸暨(武则天伯父武士让之孙,太平公主驸马)为司徒、封定王。李显还将武攸暨、武三思、郑普思列入神龙功臣名单,赐铁券,免死十次。

大臣们频频进谏,请求李显废黜武氏爵位。但在李显看来功臣们是妄想独揽朝纲,架空皇帝。

事实上,他们只是想保住性命,五大臣和武三思是多年的政敌,神龙政变更是让双方势同水火,武三思得势,五大臣的脑袋早晚要搬家。

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武三思这棵草生长得野蛮又旺盛。他的儿子武崇训娶的是李显的女儿安乐公主,他的情人是中宗的皇后韦氏。这两个女人轮流在李显耳朵边吹风,武三思又活跃在了政治权力的中心。

武三思出入宫禁,经常和韦氏玩一种名叫双陆的棋类游戏,李显常在一旁为二人计算筹码,端茶递水,对二人的私情懵然不知。

武三思、武攸暨假意推掉皇帝给他们的官爵,专心对付神龙政变的功臣。神龙元年(705年)夏日的一天,李显将七位东宫旧臣同时封为宰相:魏元忠为兵部尚书,韦安石为吏部尚书,李怀远为右散骑常侍,唐休璟为辅国大将军,崔玄暐检校益府长史,杨再思检校杨府长史,祝钦明为刑部尚书,全部为同中书门下三品。其中,崔玄暐兼有政变功臣和东宫旧人两重身份,但是李显的力量仍然超过了五大臣。

李显和武三思都把五大臣视为要剪除的对象,五大臣的结局可想而知。五人全部被封为王,明升暗降罢去了宰相之职,失去实权。还被要求只能在初一和十五进宫,其他时间不用上朝。

随后,崔玄暐被贬为梁州(今陕西省汉中市)刺史,敬晖被贬为滑州(今河南省滑县)刺史,桓彦范被贬为洺州(今河北省永年县东南)刺史,袁恕己被贬为豫州(今河南省汝南县)刺史。张柬之主动上表请求回老家襄州(今湖北省襄樊市)养病,李显封他为襄州刺史,不主持政事,薪俸等待遇按刺史供己。

神龙政变中力劝李显从东宫出发的驸马王同皎被宋之问、宋之逊兄弟二人出卖,遭武三思陷害,以谋反罪被处斩。

神龙二年(706年),五大臣因被郑愔诬告与王同皎同谋造反,再遭贬黜。李显下诏贬敬晖为崖州司马;桓彦范为泷州(今广东省罗定市南)司马;张柬之为新州(今广东省新兴市)司马;袁恕己为窦州(今广东省信宜市南)司马;崔玄暐为白州(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司马,削其勋封。郑愔,宋之问、宋之逊兄弟原来皆是二张党羽,现在全部党附武三思。秋风萧瑟,五位政变功臣就这样全被贬到了岭南。

随着秋风传遍京城大街小巷的还有韦皇后和武三思的私情,一张传单贴在了洛水桥头,谁能想到这是故事主角武三思自己炮制的杰作?

御史大夫李承嘉很快向李显汇报了调查结果:这是张柬之等人以废黜皇后为幌子,实行谋反之举而做的。

五大臣因为有神龙政变后获得的免死铁券被免于一死,全部被叛终身流放:敬晖于琼州,桓彦范于瀼州,张柬之于泷州,袁恕己于环州,崔玄暐于古州,宗族子弟年龄在十六岁以上的全部流放岭南。

82岁的张柬之和69岁的崔玄暐死于流放途中。敬晖、桓彦范、袁恕已被武三思派去的大理正周利贞虐杀而死,死得极其凄惨。

与五大臣关系亲近的大臣多受株连,或贬官或被杀,都被清除出朝廷。早早察觉到危险气息的相王李旦,在神龙元年(705年)二月就辞去了太尉和知政事的职务。李显还提议立他为皇太弟,李旦坚决辞让。

五大臣被除,相王退出,朝廷中到处都是武三思的鹰犬。

大唐王朝兜兜转转又回到了皇后垂帘听政、武氏把持朝纲的原点。

但这一次的重蹈覆辙实际并没有回到原点,而是走向了更可怕的深渊。

政变盲盒

神龙二年(706年)十月,李显从东都出发将朝廷迁回长安。

跟着李显一起回到长安的有想当女皇的韦皇后,想当皇太女的安乐公主,应该在将来继位当皇帝的太子李重俊,有可能被推上皇帝之位的李旦,有能力一搏帝位的太平公主,因为李显的放纵而权倾朝野的武三思父子。从东都洛阳回来的哪是什么治理天下的朝廷,这就是一组政变盲盒。不知道触碰到哪里,就会引发一场动乱。

最先被触发的是太子李重俊。

李显一共只有四个儿子,长子李重润就是因得罪二张被逼自杀的那个孩子,次子李重福在李显重登帝位后遭到韦皇后陷害诋毁,被贬到均州(今湖北省丹江口市)软禁,按顺序排到了李重俊当太子,李显的第四子李重茂年龄还小。

太子李重俊既不是嫡出,也不是宠妃所生,身为太子却经常受到排挤。李重俊不受宠,幼子李重茂也不受宠,李显最疼爱的是小女儿安乐公主。

安乐公主,出生在李显被贬的途中,出生时连一块像样的布都找不到,李显只好脱下了身上的衣服把刚出生的女儿包裹起来,因此李显给这个孩子起名为裹儿。裹儿的幼年、童年、少女时光是李显生命中最灰暗的日子,可怜的皇室公主一天好日子都没过上。李显对这个小女儿深感愧疚,十分溺爱。《新唐书》中称安定公主“姝秀辩敏,后尤爱之”,韦氏对这个小女儿也非常溺爱。

安乐公主在颠沛流离的放逐生活中吃尽苦头,回到洛阳后她看到端坐在龙榻之上的祖母,权力的欲望开始在心中生根发芽。中宗复辟后,安乐公主在父母的宠爱中,长成了凯觎皇位的野心家。

在东都时,李显下诏给太平、长安、安乐、宜城、新都、定安、金城七位公主开府,置官属。这是皇子的待遇。

开府后,公主有了自己的办公场所,有官属,也就有了和皇子一争高下的实力。安乐公主开始培植自己的党羽,甚至干起了卖官鬻爵的勾当。

“恃宠骄恣,卖官鬻爵,势倾朝野。”(《资治通鉴》卷二○八)

“侯王柄臣多出其门。”(《新唐书·诸帝公主传》)

安乐公主根据自己的需要先行拟写好诏书,然后来到父亲面前,将诏书内容挡住,让李显在上面签字同意,李显“笑而从之”。

一封诏书就能哄裹儿开心,李显乐在其中。安乐公主利用父亲对她的宠爱拨弄乾坤,而且她的野心不止于此。

安乐公主正式向中宗李显提出自己要当皇太女,当时的左仆射魏元忠劝谏中宗,安乐公主却说:“阿武子不过是个木材商人的女儿,都能做天子,我是天子的女儿,为什么不能当皇太女?”安乐公主诋毁已经去世的祖母,称武则天为“阿武子”,又提出当皇太女,如此忤逆不孝,李显都没有生气。

李显虽然没有应允这个荒唐的请求,但也只是笑着把安乐公主哄走而已,在李显这里,安乐公主只是个任性的孩子,是他宠坏的小裹儿,裹儿不管做什么,父亲都不会生气。

李显没放在心上的一件事,却点燃了太子李重俊的怒火。虽然在神龙二年(706年)七月他就被立为太子,但是父亲不喜欢他,嫡母嫌弃他,武三思排挤他,安乐公主轻视他,甚至称呼他为奴,上官婕好事事推尊武氏,抑制李唐宗室。自己的太子身份没给自己一点荣耀,却然成了这些人攀登权力顶峰的绊脚石,他们的欲望之火迟早会烧到东宫,会把自己烧成灰烬,与其坐受屠戮,不如放手一搏。

李重俊很快寻找到了和自己有共同目标的两个人,神龙政变的功臣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郁林王李恪之子左金吾大将军李千里,三个人都有共同的敌人武三思。他们很快确定了以诛杀武三思还有武三思支持者上官婉儿为行动目标的军事行动计划。

神龙三年(707年)七月初六,李重俊伪造皇帝诏书,和李多祚调集羽林千骑兵三百多人,带着将军李思冲、李承况、独孤祎之、沙吒忠义等人一起杀进武三思府邸。武三思和他的儿子武崇训以及亲党十余人被杀。

而后,李重俊让李千里和其子天水王李禧分兵守住宫城诸门,他和李多祚引兵自肃章门斩关而入,一路搜寻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得知太子带人进宫要杀她,马上想到应该和皇帝在一起,才有可能保住性命。上官婉儿找到皇帝,气喘吁吁地对李显说:“我看他们的意思是要先抓我,再抓皇后,然后再抓陛下。”李显忙带着韦皇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奔向玄武门。

玄武门外是皇家禁军的屯兵之地,位于整个皇宫最北侧,在唐朝的皇宫发动政变,先控制住玄武门才是上策,太宗皇帝、张柬之发动政变都是选择从玄武门进入皇宫。

事出紧急,李显他们匆忙登上玄武门门楼躲避,左羽林大将军刘景仁率飞骑百余人屯于门楼下保卫皇帝等人。

转眼李重俊就带着三百千骑冲到了玄武门下。看到父皇也在城门之上,李重俊顿时傻了。以保命为第一要务、以诛杀武三思及其党羽上官婉儿为第一目标的李重俊,是个政治幼稚、毫无用兵经验的太子。他从一开始就没搞清楚政变为何物,他从没想过要和父皇为敌,所以他根本没思考过要把李显这个皇帝如何处理。

按“惯例”应该是软禁起来,但他根本没有想过要抄自己太爷爷李世民的作业,也没想过学习一下父亲李显的神龙政变。两个成功的例子摆在前面,奈何李重俊是个学渣。

已经带兵杀进皇宫,这就是谋反,难道还想着杀完武三思和上官婉儿,还回东宫当太子吗?李重俊在玄武门前停下了脚步,没有继续进攻,他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迟疑是个致命的错误。

李重俊犹疑之际,宫闱令杨思勖(宦官)主动请命,他提出要主动进攻叛军。李多祚的女婿羽林中郎将野呼利是李重俊的前锋,自恃勇武,见皇帝派出一名宦官,心中暗笑,上前迎战,没想到被杨思勖“挺刃斩之”,叛军士气受挫。

李显见机,在城门上向下面的叛军喊话:“你们都是朕的宿卫之士,为什么跟着李多祚谋反?如果能斩杀谋反之人,不用担心没有富贵。”

兵变开始时一个致命的疏漏在这时发作起来,三百千骑是矫诏召集而来的,开始他们都以为是在执行皇帝的命令,等到了玄武门才知道自己成了叛军,又被杨思勖的勇猛所震慑,现在皇帝许诺如果能及时改变立场,还有富贵可图。

三百千骑掉转刀锋,李多祚、李承况、独孤祎之、沙吒忠义全被乱刀砍死,剩下的四散逃溃。

负责“守住宫城诸门”的李千里、李禧父子进攻右延明门。兵部尚书宗楚客、左卫将军纪处讷和杨再思、苏瑰、李峤拥兵二千余人屯于太极殿前,闭门自守。双方激战,宗楚客等人居高临下,组织弓箭手抵抗,李千里、李禧没能打进宫门反而被杀,部众死的死,降的降,李重俊的行动彻底失败。李重俊带着一百名残兵准备逃进终南山,跑到县(今陕西省户县)时只剩下几个人了。

李重俊在树林中休息,被左右所杀。跟着这个没用的废太子只有死路一条,杀了他是大功一件,这账谁都会算。

李重俊身边,没有一个能为他效命的人,除了他自己,他没有任何可以依仗的势力,可怜的太子发动政变居然只召集到三百人。他的同盟李多祚是一介武夫,有勇而无谋;李千里是个偏躁无才的落魄王爷,因为没有能力才在武则天清洗宗室时保住性命。

初,武后诛唐宗室,有才德者先死,惟吴王恪之子郁林侯千里褊躁无才,又数献符瑞,故独得免。《资治通鉴》卷二○八

这两个人手上虽然有禁军,但那是皇帝的禁军,不是他们的禁军。李重俊没有给这些禁军足以卖命的理由,也没有足以号召他们的政治立场,更是使用假传圣旨的手段骗他们为自己所用,导致他们临阵倒戈,自己命丧荒野。

皇帝将李重俊的首级献于太庙,又用他的首级祭祀了武三思、武崇训的灵柩,最后李重俊的首级被悬挂在朝堂上示众。成王李千里被改为蝮氏,所有同党全部逮捕诛杀。

李重俊发动政变,是因为被安乐公主想被立为皇太女一事刺激,但他的政变却帮了安乐公主的忙,因为武三思死了,原来依附于武氏的力量要寻找新的靠山,他们都转而投向了皇后韦氏和安乐公主。

神龙政变的功臣集团已经覆灭,武三思的死又使武氏一族衰落,大臣中虽有魏元忠这样的元老重臣,然而在各方势力的挤压之下,只是徒有宰相之职,没有什么权力。现在朝廷上能和韦后分庭抗礼的只有相王李旦和太平公 主。安乐公主及兵部尚书宗楚客日夜想着怎么诬陷相王李旦,他们唆使侍御史冉祖雍等人上书诬陷相王李旦、太平公主与李重俊是同党。李显素来忌惮自己这两位弟弟、妹妹,正好借势弹压,他马上命吏部侍郎兼御史中丞萧至忠严查此案。

让李显和韦后没想到的是,萧至忠居然是个骑墙派。他声泪俱下地哭着劝李显:“陛下您富有四海,难道还容不下一弟一妹,要让人罗织罪名害他们吧?相王昔日为皇嗣,一再向则天大圣皇后请求,把天下让给陛下,累日不食,此事海内皆知。怎能因冉祖雍一句话就猜疑至此?”

右补阙吴兢也劝皇帝不要因外人而猜忌骨肉,要保全所剩无几的宗室皇亲。他说:“陛下您登基不久,一子被贬,一子兵变被诛,只剩这一个弟弟在身边了,要谨防有小人借题发挥,慎之又慎,以防兄弟阋墙之祸。”

鉴于大臣们的态度,李显不再追究此事。他也害怕把那一弟一妹逼急了,这两人来个玉石俱焚,真的谋反。保持现在的状态也挺好。

从此,李显致力于维持现状。

相关内容

暑期研学热潮涌 闽清景区活...
暑期来临,研学热潮在闽清涌动。这里的景区活动丰富多彩,吸引着众多学...
2025-07-15 08:39:24
连江杉塘110千伏变电站投...
连江杉塘 110 千伏变电站顺利投产送电,这一重要事件为当地电力供...
2025-07-15 08:37:04
原创 ...
分裂性质均为统一民族的分裂 应当讲,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的分裂都是由...
2025-07-15 08:33:45
原创 ...
1965年7月,李宗仁夫妇在秘书程思远的陪同下,从美国回到了中国大...
2025-07-15 08:33:41
原创 ...
一、冉闵:说到冉闵,可能很多人对他并不陌生,他是一员绝世猛将,勇武...
2025-07-15 08:33:37
原创 ...
自汉武帝元光年间,胡人就开始不断向中原内迁,而且势力逐渐扩大。 “...
2025-07-15 08:33:31
原创 ...
唐朝时候少数民族与汉族的界线划分不严格,唐朝之前,北方各民族大融合...
2025-07-15 08:33:31
原创 ...
#头条创作挑战赛# 1931年9月18日,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2025-07-15 08:33:21
科技助力甘肃天水大地湾遗址...
记者8月25日从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获悉,该院柳本立研...
2025-07-15 08:33:13

热门资讯

亚马尔:世界杯强敌太多 若在决... 上周,巴萨新星亚马尔开启了个人的首次中国行。在做客央视节目《天下足球》时,亚马尔回答了有关世界杯的话...
原创 毛...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一场被深刻铭记且影响深远的政治运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简称“文化大革命”),...
湖南武冈一工地挖出大石龟!当地... 奔流新闻讯(记者徐静雯 实习生冯晶晶)8月28日,湖南武冈市迴龙街一施工现场挖出大石龟。8月29日,...
原创 敢...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之后,魏、蜀、吴三足鼎立,曹、刘、孙三家各自拥兵数十万之众,麾下骁将谋臣也是不计其数...
原创 曹... 三国的故事大家都挺熟悉了,这里面出现了很多的名将和谋士,比如关羽和赵云,这二人一个义气深重,一个神猛...
原创 清... 在中国古代,阶级社会有许多种外化形式,例如三国之前,权贵大都出现在宗族领域,即与皇亲国戚同姓的“亲戚...
原创 不... 天下苍生,万民黎庶。 “庶”这个称谓,频繁出现在各种史料以及影视作品中。 在现代人的理解中,“庶人”...
原创 他... 英国著名诗人雪莱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都是希腊人,我们的法律、文学、宗教和艺术之根都在希腊。”这从侧...
原创 原... 赵云赵子龙一直是备受人们喜爱的三国将领,其白马银枪,武力超群,百战百胜的英雄形象深入人心。 白马银...
原创 北... 北魏(386年—534年),南北朝时期北朝的第一王朝。也称“拓跋魏”“元魏”,鲜卑族拓跋氏所建。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