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屏迹(其三)》:草堂幽居,岁月静好
创始人
2025-06-23 02:03:01
0

杜甫,这位唐代的现实主义诗人,以其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和细腻入微的笔触,为后世留下了无数不朽的诗篇。公元762年,历经战乱与漂泊的杜甫,终于在成都浣花溪畔得一草堂,暂时安顿下来,这便成了他创作《屏迹》组诗的背景。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屏迹(其三)》,感受杜甫在草堂生活的闲适与淡泊,以及掩藏在宁静背后的无奈与辛酸。

诗作原文

《屏迹(其三)》

杜甫

晚起家何事,无营地转幽。竹光团野色,舍影漾江流。

失学从儿懒,长贫任妇愁。百年浑得醉,一月不梳头。

详细赏析

公元762年春夏之交,杜甫在经历了长期的动乱和漂泊之后,终于在浣花溪边得到了一处草堂,得以安顿下来。这首《屏迹(其三)》正是他此时心境的写照。

首联“晚起家何事,无营地转幽”,诗人自问晚起的原因,实则透露出他此刻的闲适与宁静。没有营营碌碌的琐事打扰,草堂周围的环境也显得愈发清幽。这种宁静的生活状态,对于杜甫来说,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颔联“竹光团野色,舍影漾江流”,进一步描绘了草堂周围的景色。竹子的光影在田野上交织成一片,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而草堂的影子则随着江流的波动而荡漾,仿佛与江水融为一体。这种景色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草堂的幽静与美丽,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淡泊。

接下来的颈联“失学从儿懒,长贫任妇愁”,则是对自己生活状态的自嘲。诗人说自己因为儿子的懒惰而失学,因为长期的贫困而让妻子担忧。这种自嘲的语气,既展现了诗人的幽默与豁达,也透露出他对生活的无奈与感慨。然而,尽管生活艰难,但诗人依然能够保持一种乐观的态度,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尾联“百年浑得醉,一月不梳头”,更是将这种淡泊与闲适推向了极致。诗人说,人生百年,如果能够像现在这样天天沉醉于自然的美景之中,即使一个月不梳头又有什么关系呢?这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然的生活方式,正是杜甫晚年所追求的。

整首诗通过描绘草堂周围的景色和诗人的生活状态,展现了一种淡泊、闲适的生活态度。这种生活态度不仅体现了杜甫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也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在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能够保持这样一种心境,实属难得。

写作背景

公元762年,唐朝正处于安史之乱的后期,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杜甫在经历了长期的战乱和漂泊之后,终于在浣花溪边得到了一处草堂,得以安顿下来。此时的他已经年过半百,经历了太多的沧桑和变故,心境也变得更加淡泊和宁静。这种心境的变化,也体现在他的诗歌创作中,《屏迹(其三)》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

后代评价

清代诗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称赞此诗“情景交融,意态闲逸”,认为它展现了杜甫晚年生活的闲适与淡泊。而现代学者也对这首诗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它不仅具有艺术价值,也体现了杜甫的人生哲学和思想追求。

练习题

选择题

下列对《屏迹(其三)》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晚起家何事,无营地转幽”表达了诗人对草堂生活的喜爱和满足。

B. 颔联“竹光团野色,舍影漾江流”通过描绘草堂周围的景色,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淡泊。

C. 颈联“失学从儿懒,长贫任妇愁”体现了诗人对儿子的失望和对妻子的不满。

D. 尾联“百年浑得醉,一月不梳头”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自然的生活方式。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解析步骤:选项A正确理解了首联的情感表达;选项B准确分析了颔联对诗人心境的描绘;选项D也正确把握了尾联的情感内涵。而选项C中“体现了诗人对儿子的失望和对妻子的不满”这一解读与诗歌原意不符,颈联实则是诗人的自嘲,表达的是对生活的无奈与感慨,而非对儿子和妻子的不满。

解析题

请分析《屏迹(其三)》中“竹光团野色,舍影漾江流”两句的妙处。

答案

“竹光团野色,舍影漾江流”两句妙在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巧妙地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其中,“竹光团野色”一句,以“竹光”作为视觉焦点,通过“团”字将竹子的光影与周围的田野景色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展现了自然之美与宁静之态。而“舍影漾江流”一句,则以草堂的“舍影”作为观察对象,通过“漾”字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影子在江流中摇曳的情景,既增强了画面的动态感,又进一步强调了草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诗人高超的写景技巧,更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晚年生活的闲适与自在。

解析

这两句诗是《屏迹(其三)》中的颔联,它们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草堂周围的自然景色。首先,“竹光团野色”一句,诗人以“竹光”为视觉中心,将竹子的光影与周围的田野景色相融合,形成了一个整体性的画面。这里的“团”字用得极为巧妙,既表现了光影的柔和与温暖,又传达了自然景色的和谐与统一。这种描绘方式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锐感知,也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接着,“舍影漾江流”一句,诗人以草堂的“舍影”为观察对象,通过“漾”字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影子在江流中摇曳的情景。这里的“漾”字不仅增强了画面的动态感,也进一步强调了草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种描绘方式不仅展现了诗人高超的写景技巧,也传达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总之,“竹光团野色,舍影漾江流”两句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巧妙地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晚年生活的闲适与自在。这种情感与意境的传达,正是这首诗的魅力所在。

《屏迹(其三)》不仅展现了杜甫晚年生活的闲适与自在,更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这首诗不仅是杜甫诗歌艺术的重要篇章,也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伟大的诗人在历经沧桑之后,依然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与超脱,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和传承。

相关内容

活力中国调研行|霞浦,如何...
“我们准备在这玩几天。拍拍照、走一走,甚至坐着发呆,都是放松和享受...
2025-08-25 12:50:06
和好友去重庆组团多少钱?重...
嘿,朋友们!重庆,这座充满魅力的“山城”“雾都”,一直以来都是旅游...
2025-08-25 12:49:14
数千名游客及村民参与,湘西...
近日,湘西州龙山县第三届“村游惹巴拉——暨夏季村晚”在惹巴拉景区热...
2025-08-25 12:48:31
重庆四日游价格?重庆4天游...
家人们,暑假到了,是不是正愁带娃去哪儿玩?那重庆绝对是个超棒的选择...
2025-08-25 12:47:55
原创 ...
随着各城市夜经济的繁荣,游园看灯光秀已经成为人们夏日夜晚消暑的方式...
2025-08-25 12:46:03
“秘境”何以成险境?
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邯郸晚报) 图为惠东县白马山一处网红景点...
2025-08-25 12:46:02
大连海岛游:多元魅力共筑旅...
原标题:成为国内旅游市场热搜关键词 大连海岛游:多元魅力共筑旅游热...
2025-08-25 12:45:22
上海:符合条件居民家庭在外...
为更好满足居民刚性住房需求和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
2025-08-25 12:39:45

热门资讯

玄武门之变后,“太上皇”李渊的... 在古代,皇家的事情最是无情,兄弟姐妹间争斗的事儿经常发生。李世民发动的那个“玄武门事件”,在唐朝可是...
原创 1... 孙殿英是一个颇具争议的历史人物,绿林出生的他是军阀,同时又是东陵大盗,并且还当过汉奸,也帮助老蒋对抗...
原创 清... 西北战事结束之后雍正对于年羹尧的不满达到了极点。 当时雍正希望年羹尧主动交出兵权让朝廷更好地控制西北...
原创 原... 文/寂寞的红酒 路易斯安那是17世纪法国在北美中部密西西比河流域建立的一块辽阔的殖民地。法属路易斯安...
原创 三... 考古学家说三星堆遗址揭开了古蜀国的神秘面纱,成为研究长江文化的重要基地,为中华文明起源说提供了重要依...
原创 宇... 50岁的西魏猛男宇文泰忽然就病倒了,这下子他彻底慌了。为啥?因为一辈子忙忙碌碌,生孩子有点儿晚,忘记...
原创 刘... 三国时期的许多英雄人物都各自有自己的性格特点,曹操以“狡诈和权谋”著称;刘备以“宽厚仁德”闻名于世;...
回头再看一次夏天.内容启发搜索 回头再看一次夏天. 内容启发搜索
中国长城博物馆改造提升工程进入... 新京报讯 据“北京延庆”微信公众号消息,天气渐渐回暖,春意渐浓。延庆区重点项目建设工地上一派繁忙景象...
原创 西... 西域风情仪态万方,但不该是一个模糊的文化符号,学者更不该犯错 西域这个概念,是伴随着历史教科书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