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商鞅虽死,而秦法不亡。回望历史,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商鞅?
创始人
2025-06-22 15:02:25
0

历史上,总有一些人会把生死荣辱抛却在志向之外,虽然他们也慕生,也惧死,也会在风浪中颠沛流离,但目标不改。当世或后人,也许有人骂,有人赞,有人无所谓,但是,历史会以进步的姿态记录他们!

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他的法,奠基了中国流传数千年的帝制。可同时,他又是史家最痛恨的人,他唯一留下的著作《商君书》,被列为千古第一禁书。他,便是商鞅。

根据史料记载,秦国只是在秦穆公时代时期足够活跃。而自秦穆公死后,秦氏继承人一代不如一代。最终沦为“二流小国”。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要回到历史的深处。在春秋战国的主要诸侯国中,秦国的历史底蕴可以说是最差的。直到东周初年才成为一方诸侯。此外,秦国所处的关中地区在犬戎之战中破坏严重。可以说,在秦穆公之前,秦国根本没有争霸天下的实力。

公元前659年,秦穆公继位,后励精图治,虽然国力有所增长,但距离一线诸侯国仍有不小差距。而此时,各诸侯国中实力最为强大的是晋国。更致命的是,晋国正位于秦国东进的最前沿。也就是说,如果秦朝想要进一步扩张实力,那最大的隐患则是晋。

秦穆公继位后,并没有马上展露自己的野心。而是与晋国结成“秦晋之好”。得以依靠晋国支持东进中原,秦国也因此得以活跃在春秋时期的主流政治舞台,积蓄力量。然而在秦穆公晚年,“秦晋之好”战略被放弃,至此,秦国与晋国直到“三家分晋”都一直处于战略对抗中。秦国也因此被晋国战略封锁,直到春秋结束都无法东进中原!

秦穆公死后,秦国不仅没有出现能够继承秦献公遗志的国君,甚至出现了前后延及4代,长达近60余年的政治混乱期,史称“四代乱政”。就这样,秦国国力在内耗中损失严重。也正是在这个时期,魏国崛起。

虽然此时的秦朝面临内忧外患,但这个时期的秦国并没有如现在影视剧中所展现的那样羸弱。因为根据史料的记载,秦国当时的总人口数量是除了魏国之外最多的一个;另外,秦国土地肥沃,可以源源不断的生产粮食。足以自给自足。所以,即便刚刚经历了乱政时期,但秦国毕竟底蕴还在。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一直到秦献公、秦孝公两代国君,励精图治,广纳贤才。而此时,商鞅,这个奠定了秦国强大国力的伟大政治家,终于出场了!

公元前361年,魏国宗室后裔商鞅听说秦孝公的求贤令,西出函谷关进入秦国。通过秦孝公宠臣景监的引荐,商鞅见到了秦孝公。

第一次见面,他将尧舜禹汤的大道讲了半天,秦孝公听得睡着了。会谈结束后,孝公对景监大发雷霆,说,你推荐的都是些什么江湖骗子?景监也很生气,他请商鞅离开。可商鞅听到景监的反馈后,并不气馁,说,你再给我一次机会。于是,五天,后景监又给他安排了第二次见面。这次商鞅讲文王武王的王道,秦孝公听得有点兴趣,说这个人可以一起聊聊天,但依旧没准备启用商鞅。景监把话传给商鞅后,商鞅说请再放一次机会。第三次,商鞅以霸道说服秦孝公,大谈春秋五霸富国强兵之道。孝公听得津津有味,畅谈几日毫无倦意。

变法之争:公元前359年,秦孝公准备推行变法,但又怕贸然施行有舆情压力。于是,召开朝会商议此事。《商君书·更法篇》《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翻译成现在的白话文,意思就是:“以前的朝代政教各不相同,应该去效法哪个朝代的古法呢?古代帝王的法度不相互因袭,又有什么礼制可以遵循呢?”“治理天下没有一成不变的道理,管理国家不能因循守旧,效法古代的方法,所以商汤与武王不遵循礼制而称王,夏殷王朝不改变礼制而亡了国。回归古代礼制的无可厚非,遵循礼制的不值得称赞。”好一个舌战群儒!

变法之争结束后,公元359年,秦孝公命商鞅颁布了《垦草令》,作为全面变法的序幕。

《垦草令》其主要内容有:

(一)颁布实行魏国李悝的《法经》,增加连坐法法律,轻罪用重刑;

(二)废除旧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禁止私斗,颁布按军功赏赐的二十等爵位制度;

(三)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特别奖励垦荒;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劳役和赋税,以农业为“本业”,以商业为“末业”,并且限制商人经营的范围,重征商税。

(四)焚烧儒家经典,禁止游宦之民。

(五)强制推行个体小家庭制度。扩大了国家赋税和兵徭役来源,为秦国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的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可以看到,商鞅此次变法其实围绕两个字展开,耕与战。耕代表土地粮食,战代表军队的战斗力。

此外,商鞅还给秦始皇做了表率,因为在朝堂之中舌战群儒,让商鞅恨透了儒家,他直接烧了诗书和诸子百家的著作,让你们用史书抬杠。为了让变法取信于民,商鞅颁布新法前,派人在国都后面的市场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长的木头说,谁能把木头搬到北门就赏黄金十两,可没有人去办。后来商鞅把赏金追加到五十两,终于有个人做了,果然得到了赏金。这也是著名的典故:立木为信。

也正是从此开始,秦国围绕耕与战变成了一台战争机器,国力逐渐强大。

晋分三家后,魏国实力最为强大,并且魏国长期占据河西之地,将秦国封锁在内。

然而,公元前341年,魏齐两国发生了著名的马陵之战。此次战役,魏国主将庞涓自杀,魏武卒元气大伤。魏国就此失去逐鹿中原的资格。而秦国收复河西之地的契机也就此到来!

河西之战,最终以魏国割地求和结束。商鞅也因此战被封于商帝15邑,号为商君。

当商鞅如日中天之时,他却并未发现,危机正一步步地靠近!商鞅的变法让秦国变得空前强大,但却从根本上损害了贵族的利益。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商鞅失去了强有力的庇护,只能逃亡。但秦国的勋贵真的会给商鞅这个机会吗?

答案当然是不会!最终商鞅被秦兵所杀,尸身带回咸阳,被秦惠文王处于车裂之刑,商鞅死在自己制定的法律之下。

商鞅虽死,但他推行的刑法并没有被废除,一直或明或暗地被沿用了2000年。而他那本御名有道的《商君书》被列为千古第一禁书,但同时又被历代统治者纳入囊中,偷偷使用了上千年,成了外儒内法的理念内核。

关注我,带你了解更多中国历史!

相关内容

敦煌市政协召开十届18次常...
8月5日,敦煌市政协召开十届18次常委会议,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乌...
2025-08-07 06:02:31
2025年中秋国庆连休8天...
2025年的中秋节与国庆节罕见连休,从10月1日至10月8日共放假...
2025-08-07 06:01:48
夜色赶海
8月5日晚8时许,青岛石老人海水浴场沙滩上热闹非凡。不少市民趁着晚...
2025-08-07 05:59:20
原创 ...
顺治皇帝的陵墓得以保存至今,确实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其中...
2025-08-07 05:34:03
原创 ...
1967年的一天,开国上将许世友将军从北京参加完国庆典礼,如期回到...
2025-08-07 05:33:59
原创 ...
他是国军起义走出的将领,险些被遣散回家,55年成为开国上将 李达上...
2025-08-07 05:33:49
原创 ...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历史的舞台上,权力更迭如同潮汐...
2025-08-07 05:33:38
原创 ...
晋朝在短暂实现天下大一统后,再次爆发战乱,这一次是整个汉人的浩劫。...
2025-08-07 05:33:32
原创 ...
1900年,八国联军的铁蹄踏破了中国古老的城墙,京城在战火中被掠夺...
2025-08-07 05:33:04

热门资讯

原创 孙... 顺治皇帝的陵墓得以保存至今,确实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其中关键之一, 就是“神德功德碑”上那...
原创 1... 1967年的一天,开国上将许世友将军从北京参加完国庆典礼,如期回到南京家中。然而,当他打开家门时却发...
原创 他... 他是国军起义走出的将领,险些被遣散回家,55年成为开国上将 李达上将是一位传奇的将军,传奇之处在于,...
原创 历...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历史的舞台上,权力更迭如同潮汐般起伏,一个个家族或王朝在浪潮中涌...
原创 五... 晋朝在短暂实现天下大一统后,再次爆发战乱,这一次是整个汉人的浩劫。因为八王之乱,导致西晋国力严重损耗...
原创 八... 1900年,八国联军的铁蹄踏破了中国古老的城墙,京城在战火中被掠夺殆尽,居民流离失所。清政府被迫签下...
原创 宋... 宋高宗赵构在南宋建立初期,历经战乱,一路南逃。他唯一的儿子在早年的动荡中不幸夭折,而自己又因受金兵惊...
庐山会议后,毛主席计划让彭德怀... 你能想象吗?一个身患重病的老人,在病床上还一遍遍修改一篇文章!他不是为了自己的名声,而是为了给一位战...
原创 刘... 楚汉争霸:英雄崛起与落幕的传奇 在华夏大地的历史长河中,楚汉争霸无疑是一段扣人心弦的传奇。这场波澜壮...
原创 左...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 “关注” 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