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三山两塔中的白塔、乌塔大家早已耳熟能详, 这两座千年古塔,迄今依然屹立在福州的中心城区。
两千多年历史的福州,多少宝塔风雨中。 有这么一座塔,始建于唐盛世开元年间,后闽王王审知重建,频频见诸于文人墨客的笔下。可以说,连乌塔、白塔也未曾有如此待遇。只是沧海桑田,如今它早已消逝在岁月的深处。
它便是曾矗立在福州开元寺的开元塔。
说开元塔,不得不先从王审知说起。《福建历史文化名人辞典》对王审知的评价是:“筑罗城、轻徭赋、置冶炉、兴水利、筑海堤、开海港、迎商贾、招贤能,广设庠序,建四门学,扩修庙宇,使闽全境发展!”文人们则用“时和年丰,家给自足”“千家灯火夜读书,万亩桑麻商旅途”的升平景象来描述。
王审知还注重佛教发展。在他主政福建时,投入大量资金兴建或修复的佛寺达200多座;还铸造金铜大佛,用金字缮写四藏经送入泉州名胜开元寺。
王审知父子兴建或修复的宝塔,最出名、最为后人耳熟能详的便是闽都七塔:乌塔、白塔、定慧塔、报恩塔、崇庆塔、开元塔以及育王塔。
开元塔赫然在列,据史料记载,开元塔为七层木塔,为王审知所重建,是为城中第一座塔。为什么说这座塔是城中第一座塔,这是有历史缘故的。福州建塔历史从南朝梁时起,至唐末,福州城外已遍布一座座高达百尺的宝塔,可惜的是,乾符五年(878年),在黄巢入闽的战乱中,这些塔全被焚毁,空余废墟。
笃信佛教的王审知主政闽地后,自然是改变这一现状,昭宗光化元年(898年),王审知在福州乾元寺开坛,度僧2000人;天复二年(902年),又在福州开元寺建戒坛,度僧3000人;天佑元年(904年),王审知为超荐父母,在福州于山西麓建报恩定光多宝塔;天佑三年(906年)秋,他在福州开元寺铸一尊大铁佛;天复元年(901年),王审知在福州城西北芝山开元寺建造开元塔。
至此,开元塔进入文人墨客的笔中。在大量吟咏开元塔的诗作中,最为出名的是唐朝诗人周朴所写的《福州开元塔》:“开元寺里七重塔,遥对方山影拟齐。杂俗人看离世界,孤高僧上觉天低。唯堪片片紫霞映,不与濛濛白雾迷。心若无私罗汉在,参差免向日虹西。” 这位后来不从强权、为叛军所杀的诗人,用最美的语言给了开元塔最高的赞誉,“孤高僧上觉天低”,这样宏大的气魄也只留在我们的想象中了。
在王审知父子的苦心营造下,福州城里一片氤氲的佛教气息。“城里三山千簇寺,夜间七塔万枝灯”,宋景德元年(1004年)福州知州谢泌便是这样感叹的。
只是,木制结构的开元塔在纷乱的历史战火中始终有数劫要过。有史料记载的第一次,是北宋天禧年间一次火灾,大火中,让人“觉天低”的开元塔毁于一旦。
岁月如水几无声
此后的漫长时光中
我们只能从
文人墨客的笔迹里
寻找开元塔的影子
来源丨开元志业(福州开元寺)、网络等
校对丨古力波
该文谨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媒体立场,如侵请后台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