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科书宣扬的国统区“黄金十年”,究竟成色怎么样?
从小读鲁迅文章长大的孩子,后来居然能信了国民党"黄金十年"的谎言,这是多么讽刺的一件事!
在很多果粉眼里,1927年到1937年,这十年间,世界经济一片哀鸿,只有中国一枝独秀,工业部门的增长率维持在8%至9%之间。至于外交,更是收回了英国占领的威海卫,获得了关税自主权。就连中国的文化,都开始输出全世界。梅兰芳等文化大师登上世界舞台,宣传中国文化。
然而,就在梅兰芳在美国登台演出的同一天,上海发生了一场惨案。一家人因为没饭吃,全家自杀。当天《申报》上《断炊自缢惨剧,周金氏杀子然后自杀》报道了这一事件。46岁的母亲,杀死仅有5岁的孩子,自己在家里自杀。
如果说,上海普通家庭因为没饭吃自杀都算是黄金十年的"盛世"的话,饥荒几千年的中国,好像从来没有饿过肚子。
黄金十年,大部分来自于数据造假和通货膨胀的幻觉。
学者估计,1930年到1936年,中国工业增长率保持了7.7%的高速,远超了清末以来的所有时期。然而事实却是,这些所谓的经济增长,其实是通货膨胀的代名词。
一战结束后,世界各国白银价格下跌,各国为了稳定币值纷纷采用黄金本位制,大量的白银,涌入中国,银价下跌释放了中国的流动性,促使中国投资和消费增加,更是让世界各国的白银在中国大量采购。这样,因为银价的波动,民国经济迎来了外部环境最好的时期。
然而,好景不长,美国开始了罗斯福新政,大量收购白银,国民党政府忽然发现,流动性又被冻结了。1935年11月,法币开始发行,又一轮通货膨胀(经济腾飞)开始爆发。
从1935年发行4.5亿元,到1937年发行14.8亿元。国民党发现,法币真是一个敛财的好工具。于是,黄金十年的最后两年,中华民国的经济,出现了真正的腾飞!
这样滥发纸币,如果不翻番简直就是负增长!
然而,事实却真的就是负增长,但货币贬值掩盖了这一切!
更为严重的是,通过法币改革,国民党四大银行控制了金融,抗日战争初期,四大银行对工业的投资,只有总放款量的3%。
更为可笑的是,抗战全面爆发前,所谓的黄金十年,其实是日资企业创造的!1937年之前,中国关内29%的煤炭产量,90%的铁矿产量,95%的现代化炼铁全部都是在日本资本控制下的"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日本资本撤出国统区结果从1938年-1939年,中国的钢产量便急剧下降到了不足100"吨"。
黄金十年养肥的,居然是日本侵略者,这样果粉如何挂得住?
黄金十年,其实更多是对抗日战争期间萧条经济的衬托。1938年武汉会战后,国统区的钢铁产量降为原来的3%,电力降为14%,水泥5%,化学1%,面纱1%。
如果真的有民族工业,怎会因为一两场战役就直接归零了?
可见所谓的黄金十年,就是虚胖而已!
当然,虚胖的原因,不是民族工业不争气,而是官僚资本太猖狂!
1943年,大后方重庆18家铁厂有14家倒闭,4家钢厂也倒了1家,机器厂维持正常开工的不及1/10停工机具约占总数的40%,机器加工业几乎面临崩盘。
也难怪,当重庆卫戍司令在防空洞惨案遇难者身上搜刮金银细软时,全体人民早已对整个腐败的政府失去了信心。
防空洞闷死了2000多人,还有一些人不是被闷死的,而是被掐死的。这是因为重庆卫戍司令刘峙,本来受命去救援遇难者,到了以后却忙于搜刮钱财,一些人奄奄一息舍命不舍财被掐死,还有一些人失去一切只好跳江自杀。
刘峙这个保定军校出来的土豹子就是不行,不妨来看看哈佛大学毕业的孔祥熙怎么说:
"发行公债真麻烦,付利息、抽签、还本钱,还弄不到几个钱,还不如印发钞票简单得多!"
这就是果粉们怀念的"黄金十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