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万三,《明史》中大名鼎鼎的人物,富可敌国,江南古镇周庄是他投资修建,就连现在的南京城也有他的一份功劳。由张卫健主演的《聚宝盆》更是扩大了他在我国的知名度。据传他的家产庞大到无法想象,折合白银大约20多亿两,按照当时银子的市价以及我们现今对白银的价值预估,其财产相当于现在的1000亿左右,当真是超级豪门!但在有关专家研究之后,根据各方史实,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沈万三是真真正正、完完全全的元朝人,从未见过明朝的江山。
我们先看《明史》中对他的描述。他本名为沈富,万三只是别人对他的俗称,不得不说,真是人如其名,一个字,“富”!关于他发财至暴富的原因,一共有三种说法。第一种是说他通过开垦田地,发展种植业,积累了非常可观的财富。第二种是说他得到了另一巨富的赠与,但这个可信度不高。第三种是说他抓住了海外贸易的机会,不断地进行通商往来,一跃成为江南首富。
关于他,我们最熟知的就是“聚宝盆”的传说。毕竟一个金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物谁不想拥有?种什么得什么,有了它完全不需要奋斗,就可以将全天下的财富掌握在自己手里。但是传说毕竟只是传说,聚宝盆只是一个人们闲来无事畅想财富所虚构出来的一个东西罢了。
《明史》中记载,在朱元璋和张士诚之前的较量中,因为沈万三在苏州发展,而苏州又是张的大本营,为了维护他自身的利益,他选择了帮助张,巨额的资金注入,壮大了张的势力,这也是为什么之前张可以抵抗那么久的原因。但之后张败了,朱元璋定都南京,他就产生了危机感,生怕现在的皇帝会记仇。在知道朱元璋要修建南京城之后,主动提出自掏腰包修筑南京城墙。他出资修的城墙占总城墙的三分之一,质量好,工期短,这举动大大取悦了朱元璋,下令将他的两个儿子都封了官。
嘉奖之下沈万三非常兴奋,竟然又直接提出想要自己出资犒劳军队,这下可真是马屁拍在了马腿上。要知道古代非常忌讳军队和其他势力勾结在一起,沈万三富甲一方,对周围的百姓也十分厚道,本身就非常有影响力,如果有了军权,那可会威胁到皇权的统治!朱元璋勃然大怒,斥责他图谋不轨,没收其财产,将他发配到了云南,之后沈家也就慢慢败落了。
这是《明史》之中的记载,但我们也知道《明史》是清朝时编写的,对明朝有诸多偏见,而且即便是正史,因为其时代的久远以及参考资料的不同,也会有所出入。专家根据种种史实发现,沈万三早就去世了,根本没有经历过明朝。
首先,根据《吴江县志》记载,在张士诚将吴会占领的时候,他就已经逝世了。《吴江县志》是根据明代的《吴江志》所编撰,而《吴江志》的作者名为莫旦,莫家和沈家曾经是儿女亲家关系,可信度较高。
还有一处来自于他的儿子沈荣的墓志铭,在其中有写到,沈荣于公元1376年去世,享年71。朱元璋在公元1368年建立明朝,沈荣那时候就是62、63岁,按照古人结婚生子的年龄,沈万三那时差不多就是将近80岁。《明史》中写到他被发配到了云南,而云南在公元1382年才被平定,所以如果按照《明史》的说法,那个时候的沈万三怎么也有90多岁了。我们先不说在古代活到90多岁有多难,就说按照当时朝廷的律法将一名快要百岁的老人发配出去是有多么的不合适。古代社会讲求一个“孝”字,老人会得到更多尊重是不争的事实,再说整个历史上将风烛残年的老人充军的事情也几乎没有。
而且在沈荣的墓志铭中,还有一处证据。按照《明史》的说法,儿子沈荣去世之时他还在人世。但墓志铭中提到他时,用到的词是“先君子”,表明已死之人。二者的资料记载中矛盾点不少,但相对来说,后者更为可靠一些。
由此可见,了解历史还需从各方面去考察认证,不可凭一家之言就贸然断定,否则就会一直被蒙在鼓里,傻傻地产生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