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时期,在汉王朝的持续打击之下,草原霸主匈奴已经不复往日荣光,分裂成了南北两部,南匈奴依附汉朝,逐渐南迁;而北匈奴在汉军得打击之下失去了立足之地,只能逐步西迁,最后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之中,有人说他们最后成了欧洲的“上帝之鞭”,也有人说他们倒在了西迁途中,众说纷纭不一而足,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就是两汉之后北匈奴已经消逝在了我们的边疆。
东汉末年以来,由于当时中原人口经历多年战乱锐减,统治者就把周边的少数民族内迁充实中原人口,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周边各民族纷纷涌入中原。这其中以南匈奴人数为最,史书上面记载“关中人口百余万,戎狄居半,汉匈杂居”这样的场景。若是中原汉人能够一直保持强势,这样的情况经历两到三代的演变这些少数民族终将被汉人同化,可是天不遂人愿,碰到了司马家这一群史上最弱的皇室成员,最终演变成了汉人历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时代——五胡乱华。而解开这个时代序幕的就是南匈奴。
西晋末年因为史上最丑的皇后贾南风的作妖,导致了西晋王朝长达16年的八王之乱,而这十六年的战乱把中原大地好不容易积蓄的一点元气消耗殆尽,善战之士都倒在了内乱的战场之上,钱粮都消耗在了相互拼杀之间,本来以汉人为主导的多民族融合也因为汉人的大量丧生而失去了主导地位。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给了那些涌入中原的胡人以可乘之机,这其中最先冒头的就是匈奴。
看到晋朝皇室之间的乱战,匈奴人彷佛看到了乘势而起的天赐良机,原北部都尉、左贤王刘宣召集手下众人秘密商议共同推举刘渊为大单于,这个时候的刘渊在成都王司马颖手下担任将军,刘渊于是向司马颖提出返回故地,司马颖没有答应。刘渊又另生一计,派手下返回故地召集人马,表面响应司马颖参加,实际上此时就已经在为日后的反叛做准备了。
公元304年,刘渊在南郊筑坛设祭,自称汉王,以“兄亡弟绍”为名建立汉国,赦免境内囚犯,建年号为元熙,并且追尊蜀汉后主刘禅为孝怀皇帝,建造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的神位进行祭祀,立妻呼延氏为王后。署置百官,任命刘宣为丞相,以崔游为御史大夫,宗室刘宏为太尉,其余的人授官各有等差,国号为汉(史称汉赵、前赵),正式拉开了五胡乱华的大幕。
这个时候西晋皇室东嬴公、并州刺史司马腾听到消息后,勃然大怒,立即派出军队讨伐刘渊,两者大战于大陵(今山西文水),可这个时候的西晋军队历经多年战乱已经疲惫不堪,并且能战敢战者早就已经死于历次大战之中,面对如狼似虎的胡人军队,不堪一击。司马腾得到前方战败的消息后,惶恐不可终日,最后竟然率领并州二万多户官绅百姓逃到山东,这也就早就了历史上被悲壮的一支军队——乞活军。
刘渊乘胜追击之下,几乎可以说是兵不血刃的拿下山西之地,然后制定了效仿汉高祖刘邦占据关中席卷中原的策略。
永嘉二年(308年),刘渊正式称帝,然而,晋朝依旧是天下正统,占据中原膏腴之地,此时的刘渊已经不再满足于占据一隅之地称王称霸,而是把目光放在了全国,妄想一统天下,成就帝王霸业。公元311年,其子刘聪攻陷洛阳,316年,打下长安,至此,西晋王朝倒在了匈奴的铁蹄之下。
之后的匈奴经历内乱,在318年,匈奴贵族靳准杀死刘粲也就是刘聪之子,自立为汉天王。而刘聪族弟刘曜在长安称帝,把国号改为赵,并且消灭了靳准集团。随着西晋的灭亡,北方的胡族紧随匈奴之后起兵,到了328年,石勒擒杀刘曜,第二年的时候又将逃亡的太子刘熙杀害,在此过程中被杀害的将相公卿高达三千余人,可以说刘渊一脉被杀绝了,至此,六元建立的汉赵亡国,史称前赵或汉赵。
前赵灭亡之后,匈奴在北方的势力急速衰落,而鲜卑迅速占据了匈奴衰落后留下的空地,这个时候的匈奴与鲜卑之间经过通婚,留下了一支后代,被称为铁弗人。后来铁弗人赫连勃勃又建立了一个国家夏,击败东晋刘裕,占据了关中地区,在长安建国称帝,并且修建了一座赫赫有名的统万城,时至今日统万城的遗迹依旧矗立不倒,关于统万城的传说也依旧在民间流传。到了431年,夏国最后一任皇帝被北魏俘虏,夏国亡,至此之后,匈奴在历史之中就几乎再也找不到踪影了。只留下一座统万城遗迹向世人诉说曾经匈奴的残暴与不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