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军且战且进,于顺治四年正月,进抵遵义,然后挥师南下,渡过乌江,攻克贵阳。此时,大西军内部出现了不同的意见,孙可望主张进军广西,与南明周旋。李定国反对此议,主张西进云南,联明抗清。将士们拥护李定国的主张,孙可望只好同意,而且被推为主帅。顺治八年,明永历帝封孙可望为秦王,大西军联明抗清正式开始。
两蹶名王、智胜清军
孙可望获封秦王后驻守贵阳,他命李定国率部前往云南镇守。为了充实军队的供应,李定国到云南后即实行了“官四民六”的赋税政策,百姓的负担比明末时减轻了很多,因此很受拥戴。同时,他又下令召集工匠,制造武器,修筑防御工事,使部队战斗力得以加强。
在解决军队供应和防御建设的同时,李定国又训练出一支奇特的队伍——象兵,一年的时间便练出了三万象兵。在其后不久的桂林之战中,这支大象兵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顺治九年,明永历六年(1652年)三月,李定国在军事上已经做好准备,便向孙可望建议对清军发动一次大反攻。孙可望命冯双礼领兵合同李定国组成东路军,以八万人马攻湖南;命刘文秀和王复臣组成的北路军,以六万人马攻四川。
北路军进展顺利,当年七月收复叙州和重庆,活捉清军将领白含贞、白广生,并将主将平西王吴三桂围困在保守,十月,吴三桂突围到汉中,王复臣战死,但四川大部地区已经收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