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胜台,濛河边,抗金兵,岳飞建,破敌阵,捷报传......”动听悦耳的民谣,在阜南县黄岗镇的老百姓中传承着、吟唱着。提起“贺胜台”三个字,黄岗镇的百姓们无比自豪:“那贺胜台可是俺们的文化名片呀!”
啥叫贺胜台?
贺胜台有啥故事呢?
古代遗址曾是先人美丽的家园
阜南县黄岗镇陶孜河大桥西南2000米处,有一块高出地面约六七米的土台,这便是远近闻名的阜南古遗址——贺胜台遗址。
贺胜台遗址曾出土带孔石铲、石斧、石镞多件,还有陶纺轮、陶鼎足、鬲足等,据专家考证,应为商周时期遗址。1998年5月批准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研究淮北地区先秦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整个土台子面积约有1万余平方米,正处在濛河与陶孜河的汇合处,在河水的冲刷下,文化堆积层清晰可见,零星的陶片、瓦块散落在台子表面。如果随手拾起一块陶片,上面会细密地布满不同形状的花纹。虽然不知它属于哪个年代,但可以想象到它完整时的精美,可以想见它是主人一日不可或缺的器皿。
站在贺胜台上,极目远眺,陶孜河滩涂空旷无边,微风吹过,蒿草间野兔闪现,夕阳西下,一行白鹭鸣叫着展翅南飞……。这里是先人的美丽家园,他们择水而居,筑高台,搭茅蓬,烧器皿,在耕作,在狩猎,在歌舞……勤劳勇敢的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延续着中华民族的血脉。
筑台相庆 延续金戈铁骑的传说
那么,这个普普通通、其貌不扬的土台子为何取名“贺胜台”呢?黄岗一带的老百姓都说,这是岳飞大败金兵后,曾在此筑台庆贺,所以就叫贺胜台。居住在附近的黄岗镇干部老耿介绍,我们这里的人祖祖辈辈延续着这个传说,无论大人小孩只要一提起岳飞,都能为你说出个子丑寅卯来,足见人们对这位民族英雄的敬仰和热爱。
如果像当地的百姓描述的那样,当时的场景给我们展现的是:岳飞率领万千人马,旌旗猎猎,金戈铁骑,与金兵在淮河岸边勇猛厮杀,一时间鼓号震天,战马嘶鸣,刀光闪烁,尘土蔽日,金兵溃不成军,岳家军乘胜追击。岳飞大败金兵后,在这里安营扎寨,令将士挑土筑台,日夜狂欢,庆贺胜利。
历史上岳飞是否到过黄岗一带,是否筑过贺胜台,史料上未有文字记载。但是岳飞率兵挺进中原,确是有迹可寻。
据史料记载1139年夏,金兀术发动大规模的对宋战争。岳飞亲率一支轻骑驻守河南郾城,和金兀术一万五千精骑发生激战。这次中原之战,岳飞一口气收复了颍昌、郑州、朱仙镇等地,消灭了金军有生力量,金军军心动摇,金兀术连夜准备从开封撤逃。岳飞兴奋地对大将们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而金军则发出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
此外,南宋抗金名将刘琦也在阜阳取得“顺昌大捷”,有专家说,贺胜台也有可能是刘琦而筑。
岳飞、刘琦是否到过黄岗一带,是否在这里构筑了“贺胜台”,这些都已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贺胜台遗址为我们留下了先人的足迹,它的子子孙孙,生生不息,已融入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之中,创造了辉煌的文化,彰显了灿烂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