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崇祯找高僧测字,写下“有”字,给钱时高僧却说:死人的钱我不收
创始人
2025-06-13 11:03:31
0

,,,,

前言

明朝末年,崇祯皇帝在国运衰微、内忧外患之际,心急如焚地找到一位高僧,请他测字以求指点迷津。

高僧让崇祯写下一个字,崇祯提笔写下了“有”字。然而,当崇祯递上酬金时,高僧却神色凝重地说:“死人的钱我不收。”这句意味深长的话让崇祯震惊不已,也为后世留下了一个令人费解的谜团。

崇祯所写的“有”字究竟暗藏何种玄机?高僧为何如此断言?

从"大明最后的良心"到"亡国之君"

众所周知,明朝可谓是历史上最喜欢出"奇葩"皇帝的朝代之一。从"玩蛐蛐的"朱瞻基,到"当木匠的"朱由校,再到"出国留学的"朱由检,他们无一不是让后人大跌眼镜。

相比之下,最后一位明朝皇帝——朱由检,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崇祯帝,或许算是"大明最后的良心"。

崇祯十六岁即位,接手的可是一个"千疮百孔"的江山。面对内忧外患,他丝毫不敢有半点松懈,一心想重建大明的辉煌。

然而,当一个国家同时面临自然灾害、民变以及外敌入侵的时候,任何一位皇帝都难以全身而退。

就在崇祯力图重整河山之时,这些厄运接连而至,令这个年轻的皇帝眼看着自己的帝国逐渐走向衰亡。

气候变幻莫测,旱灾、洪涝、蝗灾、鼠疫接踵而至

对于一个刚刚登基的少年皇帝来说,要应对的难题可谓是数不胜数。

首当其冲的,便是接连不断的自然灾害。

崇祯元年,恰逢百年难遇的小冰河期,整个中原地区饱受灾祸。

北京、山东、河北乃至江淮地区,均遭受了严重的旱灾。尤其是陕西,更是受灾最为严重,全境"天赤如血"。

接下来的几年,更是雪上加霜,五年大饥、六年大水、七年秋蝗、大饥,到了八年九月,连西乡和略阳也相继遭受了水灾,民宅尽没。

从此,山海关内饿殍遍野,十室九空。

而这些灾祸来势汹汹,崇祯明知自己的国库空虚,却无法拨款赈灾。毕竟,大明的钱财和粮草物资,早已全部投身到了边关的厮杀之中。

枕戈待旦的后金大军虎视眈眈

正当大明内忧如潮的时候,外患也蠢蠢欲动。

关外的数十万大军,正和后金皇太极展开了殊死搏斗。钱粮物资的需求量十分巨大,让崇祯焦头烂额。

而与此同时,局势危急的边境地区,也引发了一场又一场的民变。

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人,纷纷率领数十万农民起义军,一呼百应。

这其中,又以李自成尤为可怕。

当时正值天灾肆虐,百姓们连饭都吃不饱,但政府却仍像往常一样命他们纳粮。

面对如此窒碍难行的现状,加入起义军对于这些绝望的农民来说,无疑是一条求生之路。他们不仅能谋求温饱,还能趁机报复压榨自己的那些恶势力。

譬如福王朱常洵,在自己的封地为所欲为,而后被李自成煮了"福禄宴"。

压根不在意民变蔓延的崇祯,却在为关外的战事焦头烂额。

国库空虚,无力镇压

随着内忧外患的不断加剧,崇祯所面临的困境也愈加严峻。

一方面,天灾不断,财政支撑力不足;另一方面,边境战事频发,需要大量资金供养。

结果是,手头已经鼓鼓囊囊的百姓们,一个个又被逼上了绝路。

他们只能选择加入那些愈演愈烈的农民起义军,来谋取生存机会。

而崇祯却囊中羞涩,无力施以恩惠。

他能做的,也只有随意授权各路将领,让他们自谋生路了。

结果这些农民起义愈演愈烈,崇祯手下的将领们,则一个个要么被打败,要么被抓。

值得一提的,便是孙传庭这位忠臣。

他出任重责,主持剿剿起义军李自成的行动,取得了不少突出战果。

然而,就在孙传庭即将铲除李自成的势力时,崇祯却突然将他调回了北京。

随后,崇祯又不断命令孙传庭冒险进攻,结果孙传庭最终战死沙场。

这等行为,无异于是自己人送去了宰杀。

连孙传庭这样刚正不阿的武将,都难逃此劫,可见崇祯面对危局时的无措和无奈。

最终,李自成乘虚而入,大军压境,迫使崇祯被迫自缢山上。

这位曾经被视为"大明最后的良心"的崇祯,就这样成为了一代亡国君王。

命数难违,玄之又玄

或许在很多人眼中,崇祯确实是一位能臣宗主,可惜最终还是败在了天意和人性的双重夹击之下。

但就在这位皇帝寻求天意指引的时候,却遇到了一位神奇的高僧。

这名高僧擅长《周易》里的拆字算命,他用一连串的神秘暗示,竟然准确预示出了大明的覆灭,以及崇祯自己的悲惨结局。

那天,崇祯以便装来到集市上,就遇到了这位令人费解的高僧。

按照惯例,高僧要求崇祯写下一个字,然后围绕这个字进行解读。

崇祯想了想,在纸上写下了一个"有"字。

这个字的来历,还与崇祯先前做过的一个梦有关。

高僧沉吟片刻,旋即眉头紧锁地说:"先生要问何事?"

崇祯回答道:"我问大明的国运。"

高僧仔细思考着,最后叹了口气,开始对"有"字进行解读。

他说,这个字的上半部分是"大"字,下半部分是"明"字,这显然意味着,"大明"的版图已经缩减了一半。

崇祯听后,不由得大失所望。

紧接着,他不甘心又在纸上写下一个"酉"字。

对此,高僧皱着眉头解释道,这本是个“尊”字,现在"酉"字上面缺的两点,代表的便是后金大军;下边的"寸"字,则是各地起义军。

大明就这样被夹在中间,几乎岌岌可危。

至于"酉"字本身,它还暗示着崇祯自己的结局。

"上头的两点,像极了绞索;下边的'寸',就是你的脚离地的距离。

高僧沉重地说:"将死之人的钱,我不能收。

崇祯闻言,顿时失魂落魄。

这名算命先生,竟然如此准确地预言了大明的覆灭,以及崇祯自己的命运。

既然如此,何必再问

其实仔细看来,这位高僧所给出的暗示,并非凭空捏造,而是根据客观存在的现实情况进行推断。

可以说,他所描述的,正是大明王朝当时的真实写照。

"门户纠纷,将骄卒惰,兵荒四告,流寇蔓延",这些都是崇祯登基时所面临的困境。

而崇祯本人,也难辞其咎。

他一直固步自封,无谓地相信自己,且屡次错杀忠臣,导致战争频发。

甚至在关键时刻,他还妄图剥夺藩王的军事资源,结果却是反而激起了他们的反感。

这样的崇祯,注定无法扭转大明的命运。

这不禁令人感叹,一个国家的兴衰,究竟是天意使然?还是人祸所致?

已是一个谜团。

结语

可以说,不管是天意还是人祸,大明王朝的覆灭,都不免让人唏嘘不已。

一代帝国就这样在动荡中沉沦,令人不禁感慨"改天换地"的无常。

但究其根源,或许正是过去那些皇帝们的种种怠政和失德,最终导致了这样的结局。

而崇祯,也只能成为一个无奈的牺牲品,注定要与大明一起,走向彻底的沉沦。

这段历史,给我们的启示,恐怕就是:无论一个国家多么强大,只要缺乏真正的圣明之君,终有一日都会陷入衰亡。

相关内容

敦煌市政协召开十届18次常...
8月5日,敦煌市政协召开十届18次常委会议,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乌...
2025-08-07 06:02:31
2025年中秋国庆连休8天...
2025年的中秋节与国庆节罕见连休,从10月1日至10月8日共放假...
2025-08-07 06:01:48
夜色赶海
8月5日晚8时许,青岛石老人海水浴场沙滩上热闹非凡。不少市民趁着晚...
2025-08-07 05:59:20
原创 ...
顺治皇帝的陵墓得以保存至今,确实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其中...
2025-08-07 05:34:03
原创 ...
1967年的一天,开国上将许世友将军从北京参加完国庆典礼,如期回到...
2025-08-07 05:33:59
原创 ...
他是国军起义走出的将领,险些被遣散回家,55年成为开国上将 李达上...
2025-08-07 05:33:49
原创 ...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历史的舞台上,权力更迭如同潮汐...
2025-08-07 05:33:38
原创 ...
晋朝在短暂实现天下大一统后,再次爆发战乱,这一次是整个汉人的浩劫。...
2025-08-07 05:33:32
原创 ...
1900年,八国联军的铁蹄踏破了中国古老的城墙,京城在战火中被掠夺...
2025-08-07 05:33:04

热门资讯

原创 孙... 顺治皇帝的陵墓得以保存至今,确实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其中关键之一, 就是“神德功德碑”上那...
原创 1... 1967年的一天,开国上将许世友将军从北京参加完国庆典礼,如期回到南京家中。然而,当他打开家门时却发...
原创 他... 他是国军起义走出的将领,险些被遣散回家,55年成为开国上将 李达上将是一位传奇的将军,传奇之处在于,...
原创 历...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历史的舞台上,权力更迭如同潮汐般起伏,一个个家族或王朝在浪潮中涌...
原创 五... 晋朝在短暂实现天下大一统后,再次爆发战乱,这一次是整个汉人的浩劫。因为八王之乱,导致西晋国力严重损耗...
原创 八... 1900年,八国联军的铁蹄踏破了中国古老的城墙,京城在战火中被掠夺殆尽,居民流离失所。清政府被迫签下...
原创 宋... 宋高宗赵构在南宋建立初期,历经战乱,一路南逃。他唯一的儿子在早年的动荡中不幸夭折,而自己又因受金兵惊...
庐山会议后,毛主席计划让彭德怀... 你能想象吗?一个身患重病的老人,在病床上还一遍遍修改一篇文章!他不是为了自己的名声,而是为了给一位战...
原创 刘... 楚汉争霸:英雄崛起与落幕的传奇 在华夏大地的历史长河中,楚汉争霸无疑是一段扣人心弦的传奇。这场波澜壮...
原创 左...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 “关注” 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