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明朝的“朝天女”世袭官职,而且享尽荣华,为何却闻者色变?
创始人
2025-06-10 15:33:39
0

掖廷供奉已多年,恩泽常忧雨露偏。龙驭上宾初进爵,可怜女户尽朝天。——《明宫词》

明代的“朝天女”,指的就是帝王死后做殉葬的宫廷女子。

这里的“天”指的是天帝。古代帝王称“天子”,乃是天帝派遣到人间统驭万民的代理人。当帝王死去以后,灵魂仍旧回到天帝身边,而有幸随帝王一起前去朝见天帝的女人,便被尊称为“朝天女”。

因为“从龙朝天”有功,其家属会被朝廷划归“朝天女户”中,享受世袭锦衣卫的待遇。

这项残忍的殉葬制度始于洪武驾崩之时,历经七十年之久,明英宗驾崩前留下遗诏正式废除。

一,人殉制度死灰复燃

人殉起源于原始氏族时代,在殷商时期达到巅峰,并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

由于人殉制度本身就违反人性,先秦诸子多有反对和抨击。到了汉朝,统治者已不再将人殉作为一种国家制度。

落后血腥的人殉制度已被统治者摒弃,但作为一种陋习却始终没有彻底根绝。一些腐儒甚至赞扬和提倡:

臣殉君(忠),子殉父(孝)

妇殉夫(节),奴殉主(义)

汉以后的个别帝王在死后也出现过用活人殉葬的情况,然而仅是零星现象。

从汉到宋,人殉作为一种制度已经不复存在,仅作为一种陋习偶尔发生。随着时代的进步,这项陋习逐渐销声匿迹。

然而到了元朝,由于蒙古贵族本身的落后和野蛮,以活人殉葬的事情再次多起来。

元朝统治阶层对民间百姓也提倡殉葬,并对殉葬者旌表,

顺德马奔妻胡闰奴、真定民妻周氏、冀宁民妻魏益红以夫死自缢殉葬,并旌其门。——《元史卷三十四》

这种野蛮的习俗又影响了民间的朱元璋。

朱元璋以“驱除胡虏,恢复中华”为反元宗旨。但不可否认的是,明朝在许多制度和思想上承袭了元朝。

朱元璋注重农桑,体恤百姓,同时对贪官污吏极为痛恨,对腐败的官员采用血腥杀戮的政策,使明初的政治呈现出一片清明的风貌。

如同光之有影,有明必有暗。洪武朝也留下了两个最受后人诟病的弊政——屠戮功臣与恢复人殉。

朱元璋承袭了元朝以臣子为奴仆的思维,对臣子十分严苛。又为子孙的长久统治,在晚年大肆屠戮功臣,通过胡蓝党案,空印案,郭桓案等一系列政治事件,将开国的文臣武将屠戮殆尽。

晚年的朱元璋越发迷信,他深信死后世界的存在,又受蒙元以人殉葬的陋习影响,终于将人殉再次推向制度化和规模化。

嫔御殉葬,夷俗也。国初犹仍胡元遗风,至英庙始禁著为令。——《沈氏日旦》

洪武二十八年,朱元璋次子秦王朱樉因荒淫残暴被下人毒死。朱元璋虽痛骂朱樉是死不足惜,但仍感到痛心。为了让儿子死后不孤单,他命朱樉的正妃王氏和次妃邓氏殉死。

三年后,七十一岁的朱元璋也死了,宫中大量女子被迫自杀殉葬。永乐,仁宗,宣宗都承袭了这种用人殉葬的陋习。于是,人殉再次成为一项国家制度。

初,太祖崩,宫人多从死者。建文,永乐时相继优恤。历成祖,仁,宣二宗亦用殉。——《明史·后妃传》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但偶尔也会出现开倒车的现象……

二,凄惨的朝天女

从洪武三十一年到天顺八年的七十年时间里,一共产生了多少名朝天女?史书上并没有详细的记载。

因为作为陪葬者,她们是卑微的,不值得史官大书特书,这就是朝天女的悲哀。

太祖孝陵,凡妃嫔四十人,俱身殉从葬,仅二人葬于陵之东西,盖洪武中先殁者。至太宗长陵。则十六妃俱殉矣。——《万历野获篇》

我们只能通过零散的记载,来窥探朝天女的悲惨经历:

朱元璋驾崩后被葬入孝陵,为他殉葬的妃嫔宫女共四十人(说法各异,从《野获篇》)。新继位的建文帝对这批殉葬的女人家属进行了抚恤和优待,这就是明史上的“太祖朝天女户”。

等到朱棣夺了侄子的江山后,对建文朝的决策和升迁的官员几乎全部废除,唯独把“朝天女户”保留了下来。

高皇帝殉葬宫人系建文中追封,不可考,独有所谓张凤,李衡,赵福,张璧,汪宾者,初以锦衣卫所试百户,散骑带刀舍人进为本所千户,百户。永乐初议革建文升授官员,上曰:“他每这几家都是好,职事不动,通调孝陵卫带俸世袭。”至今谓之“太祖朝天女”。——《弇山堂别集》卷十五

四十条鲜活的生命为家族换取了一份世袭“守墓人”的待遇,荣华富贵的背后难掩白骨森森的真相。

永乐帝驾崩的时候,也有不少宫人殉葬,朝鲜使者亲眼目睹了诸宫人殉死的惨状:

皇帝死后,宫人们被驱赶到固定的地方吃完最后一餐,新皇帝朱高炽亲自接见这群女人,随后她们在太监的监视下自缢“朝天”。

帝崩,宫人殉葬者三十余人。当死之日,皆饷之于庭,饷辍,俱引升堂,哭声震殿阁。一堂上置木小床,使立其上,挂绳围于其上,以头纳其中,遂去其床,皆雉颈而死。诸死者之升堂也,仁宗亲入辞决。——《朝鲜李朝世宗实录》

这三十多名朝天女死后,因为地位卑微,不能进入陵寝,便埋在陵园内的东井和西井中。

开创“仁宣盛世”的朱高炽和朱瞻基父子俩,在史书上留下了仁慈宽厚的形象,然而仁宗的献陵中埋着七位殉葬的妃嫔,宣宗的景陵中则有十位殉节从葬的女子。

为宣宗殉葬的女子中有一位叫郭爱的少女,她刚从民间选入宫中二十天,连皇帝的面都没见过,朱瞻基就死了。

可怜的郭爱成了陪葬的朝天女,临死前留下一首《绝命辞》,表达了自己对命运的无奈和悲愤:

修短有数兮,不足较也;生而如梦兮,死者觉也。  先吾亲而归兮,惭予之失孝也;心凄凄而不能已兮,是则可悼也。——《明史·后妃传》

更可悲的是由于郭爱生前地位低下,殉葬后家属压根没有成为“朝天女户”。

继承皇位的明英宗仅对何氏,赵氏等十位嫔妃级别的女人进行了追谥:

兹委身而蹈义,随龙驭上宾。宜荐徽称,用彰节行。——《明史·后妃传》

真实的历史中,像郭爱这样白白死去的宫人又不知有多少。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除皇帝葬礼采取残忍的人殉制度外,明室诸王死后也热衷人殉。朝廷对这些被迫殉死的女人都大加褒扬,将殉葬的行为视为节烈的表现。

这种不良风气深深影响了民间,士大夫阶层和百姓也将殉死的行为视为美德与光荣。

节烈的旌表背后,是无数的白骨和鲜血。

三,英宗的德政

明英宗朱祁镇废除人殉制度,其实与自己的身世有关。

朱祁镇是宣宗与一位宫人的孩子,这位宫人由于地位卑微,所以名不见经传。而宣宗宠爱的孙贵妃因为没有生育,便抱养了朱祁镇为子。亲生母亲是谁,连他自己都不知道。

宣宗死后,宫人殉葬朝天,朱祁镇的生母极有可能就是朝天女中的一员。故此英宗的内心对殉葬制度很敌视。

正统四年,周王朱有墩死了,按规定大量的王府妃嫔和宫女都要殉葬。但十三岁的朱祁镇却对周王的弟弟朱有爝下了一道圣旨挽救身份卑微的宫人:

有墩,正统四年薨,无子。帝赐书有爝曰:“周王在日,尝奏身后务从俭约,以省民力。妃夫人以下不必从死。年少有父母者遣归。”既而妃巩氏、夫人施氏、欧氏、陈氏、张氏、韩氏、李氏皆殉死,诏谥妃贞烈,六夫人贞顺。——《明史·诸王传》

祖宗定下的规矩是不容易打破的,年少的英宗虽出手制止了更大规模的人殉,但仍有六位王妃殉葬。

朱祁镇并不是一个好皇帝。他宠幸宦官,导致土木堡之变,险些断送明朝天下。后又发动夺门之变复辟,杀死爱国将领于谦,是个地地道道的昏君。

但他临死前却彻底废除了人殉制度,也算是做了一件天大的好事。

天顺八年正月十七日,三十八岁的明英宗因脚气病而驾崩。临死前,他对自己的儿子朱见深说:

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止,后世子孙勿复为也。——《稗史汇编》卷十八

朱见深遵从了父亲的遗命,果然停止了殉葬制度。从此,在大明宫廷中延续了七十年的人殉制度正式终结。

直到崇祯亡国,明朝皇室中再也没有举行过“女户朝天”的残忍活动。而“朝天女”也成为了历史名词。

废除人殉,成为了明英宗唯一的善政。

四,尾声

历史长河中,往往会出现反复的情况,取代明朝的满清王朝,再次将人殉作为一项国家制度。

满洲贵族们在死后常以妻妾奴仆作为陪葬,这项制度历经清太祖,清太宗,顺治帝三位皇帝,延续了近百年。

直到康熙十二年,在大臣的建议下,康熙帝正式下诏废除人殉:

禁止八旗包衣佐领下奴仆随主殉葬,王以下至于细民、妇人从死之事,当永严禁之。——《清稗类钞》

从康熙十二年开始,人殉作为一种制度才正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统治者的态度是暧昧的,一方面禁止活人殉死,另一方面却对民间殉葬之人大加旌表,将其作为封建道德的最高标杆。由此产生了多少殉父殉夫的贞节烈女,正是如此,这项违背人性的陋习一直在民间绵延不绝。

乾隆年间的小说《儒林外史》就描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老秀才王玉辉为了让守寡的女儿们得到“贞节烈女”的称号,逼迫女儿绝食殉夫。

在他看来,结束一条鲜活的生命不仅不残忍,反而是“青史留名”的壮举——

几个人来打门,报道:“三姑娘饿了八日,在今日午时去世了。”老孺人听见,哭死过去。王玉辉走到床面前说道:“你这老人家真正是个呆子!三女儿他而今已是成了仙了,你哭他怎的?他这死的好,只怕我将来不能像他这一个好题目死哩!”因仰天大笑道:“死的好!死的好!”大笑着,走出房门去了。——《儒林外史》第四十八回

虽是小说,却是当时民间陋习的真实再现。如同跗骨之蛆,人殉陋习一直伴随了整个封建社会。

总结:

起源于原始社会的人殉制度,在被摒弃上千年后居然在封建社会的最后三个王朝死灰复燃,这不得不说是历史的诡异和悲哀。

而翻开史书,我们只能看到不多的关于“朝天女”的记载,以及大量的孝子烈妇的旌表文。

在这华美的文字背后,确是血淋淋的历史。封建社会之恶,从中可见一斑。

相关内容

敦煌市政协召开十届18次常...
8月5日,敦煌市政协召开十届18次常委会议,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乌...
2025-08-07 06:02:31
2025年中秋国庆连休8天...
2025年的中秋节与国庆节罕见连休,从10月1日至10月8日共放假...
2025-08-07 06:01:48
夜色赶海
8月5日晚8时许,青岛石老人海水浴场沙滩上热闹非凡。不少市民趁着晚...
2025-08-07 05:59:20
原创 ...
顺治皇帝的陵墓得以保存至今,确实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其中...
2025-08-07 05:34:03
原创 ...
1967年的一天,开国上将许世友将军从北京参加完国庆典礼,如期回到...
2025-08-07 05:33:59
原创 ...
他是国军起义走出的将领,险些被遣散回家,55年成为开国上将 李达上...
2025-08-07 05:33:49
原创 ...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历史的舞台上,权力更迭如同潮汐...
2025-08-07 05:33:38
原创 ...
晋朝在短暂实现天下大一统后,再次爆发战乱,这一次是整个汉人的浩劫。...
2025-08-07 05:33:32
原创 ...
1900年,八国联军的铁蹄踏破了中国古老的城墙,京城在战火中被掠夺...
2025-08-07 05:33:04

热门资讯

原创 孙... 顺治皇帝的陵墓得以保存至今,确实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其中关键之一, 就是“神德功德碑”上那...
原创 1... 1967年的一天,开国上将许世友将军从北京参加完国庆典礼,如期回到南京家中。然而,当他打开家门时却发...
原创 他... 他是国军起义走出的将领,险些被遣散回家,55年成为开国上将 李达上将是一位传奇的将军,传奇之处在于,...
原创 历...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历史的舞台上,权力更迭如同潮汐般起伏,一个个家族或王朝在浪潮中涌...
原创 五... 晋朝在短暂实现天下大一统后,再次爆发战乱,这一次是整个汉人的浩劫。因为八王之乱,导致西晋国力严重损耗...
原创 八... 1900年,八国联军的铁蹄踏破了中国古老的城墙,京城在战火中被掠夺殆尽,居民流离失所。清政府被迫签下...
原创 宋... 宋高宗赵构在南宋建立初期,历经战乱,一路南逃。他唯一的儿子在早年的动荡中不幸夭折,而自己又因受金兵惊...
庐山会议后,毛主席计划让彭德怀... 你能想象吗?一个身患重病的老人,在病床上还一遍遍修改一篇文章!他不是为了自己的名声,而是为了给一位战...
原创 刘... 楚汉争霸:英雄崛起与落幕的传奇 在华夏大地的历史长河中,楚汉争霸无疑是一段扣人心弦的传奇。这场波澜壮...
原创 左...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 “关注” 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