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师皆依虞谋划,天上一羽,万古长存。这形容了诸葛亮的智慧和能力,但是诸葛亮一生却做了两件不可思议的事情。第一件事就是当面劝说刘备除掉刘封。第二件事,就是坚决除掉魏延。用诸葛亮自己的话说,如果不消灭魏延,他就会成为川蜀之乱,就会灭亡刘备亲手建立的西蜀帝国。
对于刘封和魏延来说,他们到底做错了什么?罪真的该死吗?
1、首先我们来看看刘峰。刘封真的是叛徒吗?他真的该被杀吗?诸葛亮为何力劝刘备除掉他?
刘封是刘备驻扎新野时的养子。由于当时刘备没有子嗣,而且刘封为人仗义,勇猛无比,所以刘备收养了刘封为养子,以便日后为他打天下。刘封在赤壁之战、占领荆州、四川之战、汉中之战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汉中之战后,刘封还为刘备攻占了上庸等地,迅速扩张领土,成为刘备帐下的一大功臣。然而,让刘封陷入困境的是,关羽在襄樊之战中受挫时,未能及时出兵支援关羽,最终导致关羽战死,刘备也失去了自己的王位。二哥。
那么诸葛亮呢?在刘备面前,他并没有责怪刘封没有及时救出关羽,而是找到了另一个原因。不过诸葛亮的理由有点牵强,很多朋友可能不相信。
那么,当时诸葛亮在刘备面前说了些什么呢?
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担心冯氏如此凶猛,到了易世之后难以控制他,所以劝他除掉他。其实这句话可以解释为什么诸葛亮要求刘备除掉刘封。丞相主要担心的是自己以后控制不了刘封,刘备死后刘封会抢夺刘禅的位置。
刘备听了诸葛亮的话,也没有多想,直接安排药师配制毒药,让刘禅服用。就这样,刘枫陨落了。临终前,刘封吐露了几句话,后悔没有听孟子的话!这意味着什么?孟达攻打上庸城时,曾劝刘封投奔曹魏,否则必死无疑。
从刘封生前的八字遗言来看,刘封确实有叛逆的迹象。
所以这里有一个问题。刘封既然表现出了反差的迹象,为何还要听从刘备的命令,独自返回成都呢?这不是死路一条吗?
其实原因很简单。在刘封心里,他始终相信,刘备不会因为不救关羽而得罪他,甚至斩杀他。相反,如果关羽不在了,他的干爹刘备应该更加关注他。然而,让刘封没想到的是,刘备当时就听了诸葛亮的话,把他杀了。
明代历史学家李贽这样说:刘封虽没有救他,但其罪与糜芳同属一类,皆情有可原。这意味着什么?李治认为,刘封虽然没有出兵救援关羽,但也可以原谅。说白了,那个时候谁也不敢轻举妄动。城里一旦出事,谁也收拾不了关系。
那么刘枫到底错在哪里呢?如果真要追究的话,或许就不该欺负孟达,最后让孟达投奔曹魏。这是刘枫的错。但绝对没有犯下死罪。
2、魏延哪里出了问题?他真的该死吗?
魏延是川蜀名将,曾让张郃、司马懿吃尽苦头。同时,魏延是刘备亲自提拔的大将。守卫汉中十多年,曹魏兵马还没有踏足汉中。不管魏延有什么错,单凭镇守汉中的作用,就足以赦免他的死刑了!
诸葛亮为什么让杨仪担任这个职务呢?原因很简单,就是杨仪和魏延一直不和,现在诸葛亮却让杨仪负责撤军任务。显然,诸葛亮临死前,是想刺激魏延,让魏延做出过激的举动。由此看来,魏延肯定会用手头的兵力来对抗杨仪。
最后呢?魏延嚣张地喝道:“谁敢杀我?”但马岱呢?随后魏延动刀,魏延毫无征兆地意外丢了性命。诸葛亮的猜测可以说是防不胜防。可以说,魏延的死是诸葛亮精心设计的。
魏延真的该死吗?他已经犯了死罪吗?这一点在《三国志》中已有明确记载:元衍本意不是北投魏而是南归,而是要消灭沙邑等人。这里的情况怎么样?真相是什么?
通过简单的分析,就可以断定,魏延的死绝对不简单。毫不夸张地说,魏延这个汉中第一大将,绝对是诸葛亮精心消灭的对象。
对于上述问题,吴主孙权其实已经透露了。而且,事实已经被陈述出来了。孙权到底说了什么?杨仪、魏延都是小牧民。如果没有诸葛亮,就会有灾难。孙权的话简直是醍醐灌顶。诸葛亮可能是害怕魏延制造混乱,导致很多势力进攻川蜀。此时他已经不在了,姜维也需要时间成长。四川、蜀国岂不就岌岌可危了吗?
那么到了汉中我们应该做什么呢?魏延离开汉中后,曹魏的边将、哨兵、马匹都不是吃素的。他们大概是想报汉中昔日之耻,夺回汉中,直进成都,报昔日之仇。
为了权衡利弊,只能牺牲魏延。另外,魏延本人与朝廷中的各个文人武将的关系也不是很好。而且川蜀两朝几乎没有人敢与魏延抗衡。不知道像魏延这样的人,如果不除掉他,能对付弱小的刘禅吗?
对此,各位读者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