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文化复习,课堂时间占据一大部分,因此听课效率如何,也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习效率。遗憾的是,很多艺考生由于长期攻坚专业课,骤然投入文化复习,会出现诸多不适应的情况,比如听课没有目标、上课容易走神等等,导致听课质量很低。如何提升课堂质量,进一步改善学习情况,成为许多艺考生亟待解决的事情。
针对这个问题,郑州优胜实验中学高中部和高考复读部(原郑州新世纪高考学校)的陈改伟老师为大家提供了几种解决思路:
01、做好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通过预习,可以让学生发现新课中的难点,并带着问题进入新的课堂,等老师讲到时会格外注意;也可以掌握每节课的基本内容,快速跟上老师的思路,从而保持积极的听课状态。
如何有效开展课前预习?
△通读教材,做好相关笔记。当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时,可以让他们先通读课本,一边读一边消化,了解大致内容,搞清重点。
△利用工具书,扫除学习障碍。在预习的过程中,针对不清楚不明白的地方,应该让学生学会借助相关工具书籍弄清楚。
△针对重难点,提前分析攻关。如果预习过程中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可以让学生提前对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之后再和课堂上老师讲解的进行比对。
△预习后,主动思考。当学生对新知识预习结束后,可以让学生回顾这一单元这一章节学习的内容,主动思考这些知识有哪些内在联系。
△做相关练习,检查预习效果。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在预习结束后,对学生进行一些预习检测,对下一次预习也是一种有效的提升和促进。
总之,良好的预习,不仅会提高听课效率,也会节省学生课后复习以及做作业的时间。预习后作业做得快又好,省下来的时间再进行下一节课的预习,最终形成良性循环。
02、集中注意力用好课堂45分钟
其实,成绩好坏的并不取决于学生在学习上花了多长时间,而是这些时间是否“有效”,是否在有限的时间里能集中注意力。课堂的45分钟,学生如果能利用好,听课质量就会大大提升。
如何用好课堂45分钟?
△边听边看
其实上课时不只是要用耳朵听,还要用眼睛看。一些学生在上课的时候,不是只带耳朵,就是只带眼睛,没有做到视听合一。边听边看,在通过声音传递来记忆抽象概念的同时,又可结合图象来强化具体的知识印象。听和看的内容应保持同一性,不能听此视彼,分散听课的注意力。
△边听边思考
边听边思考也是一种有效的听课方法,也就是所谓的要用心去听。上课不用心,就算你做到了视听合一,也只是做到了表面,也许学到的知识很快就会忘记。所以要一边听,一边看,一边思考,这样听课才会有效,知识才会记得牢。听一般是被动地吸收,思则是主动地思考。边听边思,可以在由被动转化为主动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五到听课法
“五到”就是指耳、眼、口、手、脑都要动起来,多种感觉器官并用,多种身体部位全部参与听课活动。“五到听课法”要求听课者全神贯注,灵活地根据课堂情境和老师要求,适时调整听课方法。这种听课方法,是效率最高的听课方法之一。
● 耳到:认真听老师所讲的内容、同学们的发言,不漏听、不错听。
● 眼到:要随时看教材、看老师的板书、看教案ppt等。
● 口到:要发言,有疑问要提出来,要敢于回答老师的问题。
● 手到:做好笔记,记下重要的知识和不懂的地方。
● 脑到:动脑筋、思考为什么。不分心,专注听课。
△符号助记法
记忆力再强的人,也不可能把老师所讲的话和板书全部记住,所以,听课必须要做好笔记。但是,记笔记也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没必要把所有的字都写出来,时间紧迫的时候,可以采用一些符号来帮助记忆。如重点语句可打着重号、波浪线或加三角号,疑难问题可打问号,只要自己懂得、自己习惯用的各种有利于记忆的符号都可运用。这样既能节约时间,也能保证不错记和不漏记。
△要点记取法
听课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会听重点、要点,而不是45分钟的内容全部都在听。老师讲课,传递给学生的信息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有时候是与教材无关的,比如为了活跃气氛讲的那些玩笑话,作为学生不可能也没必要全盘接收。只记重难点,去掉无用信息是应该的、必要的,抓住要点听和记,比毫无重点全部听和记,效果要好得多。
△主动参与法
现在的学生听课,几乎都缺乏主动性,不和老师进行互动,不提问,不擅长发表自己的观点,只知道仰着头听,听完了埋着头做。有的学生甚至害怕被老师提问,即使是会回答的问题,也组织不好语言,表达不出自己最真实的想法。而实践证明,积极举手发言的学生,通常学习进步快、成绩好。课堂听课,一定要积极参与,主动去学,随老师的教学思路转,这样也可以保证注意力高度集中,听课效果好。
△目标听课法
这就要求学生在上课之前一定要预习。预习时发现不懂的问题及时记录下来,上课时带着这些问题听课。预习时不懂的问题应该特别认真地听、仔细地听,如果还有疑问,可以在课堂上提出来,也可以先记下不懂的部分,课后再请教老师或他人。有一定目标的听课,往往比漫无目的听课效果好,因为有了目标才有方向,知道自己这节课该弄懂什么,要掌握什么,这样才会在下意识中去牢记那些知识。
△质疑听课法
“质疑”即提出疑问。听课时,有疑问或是有不懂得地方都可以举手提出来,这种方法,可以保证听课者始终集中注意力。会提出问题的学生往往也是会学习的学生。
以上,就是新学为大家整理的听课方法。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赶紧实践起来吧~
最后几十天提个100多分有点难度,但也不是没有。
如果你只要提个几十分,那还是挺简单的。
1、明算账
高考其实考察的是你的心智水平,
心和智的任何一个方面不过关你都有可能翻车。
很多人喜欢说,还有三个月就高考了我该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
这说明你头脑简单,心理素质估计也不行。
因为一想到还有三个月就要上刑场就可以把无数人吓尿了。
你要这么算帐那就没办法整,一个月混一混就过去了,倒计时321你就死那了。
这样的人接下来同样还会问还有两个月/一个月/两个星期/一个星期/五天就高考了我该怎么办。属于大概率要被高考淘汰的失败者,可喜可贺‘。
你要算清楚自己到底还有多少家底,现在距离高考还有97天,就算它96天好了。
你每天从早上6点到晚上12点,起码有18个小时是醒着的,中途你可能午睡一小时,那就是17个小时,也就是说,你还有1632个小时的学习时间。
其中做一张卷子两个小时,听课50分钟,做一个单元的框架大概40分钟
这1632个小时里,你大部分的时间都要在课堂上听老师逼逼中度过。
既然要明算账,你就要算算把时间花在这上面到底划不划算了。
你花了50分钟听课,课后请你回忆这节课的所学知识。
如果你完全想不起来,那你花的这0.8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个小时就喂狗了,那这时候你就要想这么投入时间究竟划不划算了。
也就是说,每做完一件事都要回顾一下学到了什么,然后想想划不划算,不划算就赶紧调整。
上什么985啊,梦里啥都有啊。
算明白了帐,才能做好计划,而不是今天干嘛明天干嘛,八点干嘛九点干嘛的流水账,才能一个个攻下来,一步步把分数抢回来。
按部就班&目标分解
2、按部就班
高考其实考察的是你的心智水平,心和智的任何一个方面不过关你都有可能翻车。
这话还有一层含义就是,别人迷茫的时候,你不迷茫,或者假装不迷茫,你最后就能比别人多拿几分。
心态的分水岭一个是在一模后,一个是在高考前,还有一个实在考完某一科考试(比如数学)后,三个环节有一个环节你崩了,分数就会受影响。
很多时候自己做好计划,按部就班,该干嘛干嘛,就能反应在高考的结果中,抢回不少分来。
因为和你同一个分数段的,可能你们不在同一个班,不在同一个学校,你看不到他。
但只要他心态崩了你没崩,你的排名莫名其妙就上去了。
3、目标分解
别看刚上高三那会一个个非北大清华不进,别看百日食屎大会上一个个口号喊上天,考完一模二模就变傻狗了。
因为喊口号表决心是最廉价的嘛,一个巨大的目标需要拆分成无数个小的环节才有执行下去的可能。
你以为你的那个早上八点干嘛九点干嘛的计划表很好吗?根本执行不下去嘛。
数日子也不好,因为一开始可能还挺放松,觉得还有回旋余地,到最后就狗急跳墙乱咬人了。
96天,你可以分成32个3天,可以分成24个4天,也可以分成19个5天,个人觉得5天太长了,三天四天比较好。
集中&规律
4、集中攻沙
前两年学成考成什么逼样自己心里没点数吗?
这就是你妄想六科每天都学一点,科科兼顾的结果啊,到头来这也不会那也不会。
兼顾是很难很难很难的,成绩差的人还去兼顾那就是做梦。
电视小说里面那些人,工作家庭健康都平衡的很好,职场情场双得意
可你是电视小说里的人吗?你算老几啊。
核心思想就是做什么都要集中,不能今天学一点明天学一点。
成绩差,说明智商低,忘性大,忘性这么大还今天学一点明天学一天那不是找死吗。
既然时间被分成了32个3天,那这三天请你不要还跟以前一样科科兼顾了。
除了保留每天必做的语文英语,其他时间你可以选择数学或者综合的一科混搭。
有人说我学了这科那科就下去了,一方面说明你贪得无厌,家里没钱没权智商低颜值低还想好处占尽,一步登天。
一方面说明没有节奏,集中的时间要么太长要么太短。
然后还要注意细化,不能这三天数学物理,下一个三天数学历史,请你落实到具体的题型、单元、章节。
5、破罐破摔
你现在的成绩是你的果,你的果是你两年半来种下的因。
如果现在的你还和两年半以来一模一样,每天的生活感觉没什么区别。
那你凭什么相信自己能逆天改命呢?
把因果关系搞明白,就能看出老师们常说的:“紧跟老师的节奏,不听会拉下很多东西”之类的说辞是多么可笑了。
烂人就要有烂人的样子。
烂人想改变就得破罐子破摔,在学习方法学习方式上进行重大改革。
又怂,又想做成这个做成那个,这辈子估计都没戏了。
最后这几十天了,你还怕个毛。
6、发现规律
成功者从来都只教你们怎么做,不教你怎么想。
你要和他想的都一样了,他还有什么优势?
为什么有人能成有人不能成呢,因为成了的人是抱着发现本质、发现规律、发现套路和门道的出发点去做事的。
失败的人是抱着
谁是傻逼,谁会成为高考的炮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