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国从北到南很多地区都经历了大范围、高强度的降温和降水天气过程,有的地区甚至出现了罕见的特大暴雪和冻雨天气,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日常出行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在此次异常天气的影响下,我国南方的一些高铁出现了被迫晚点甚至停运的问题,让我们再次联想到了十多年前南方的那次更加严重的冻雨灾害。为什么高铁在运行时基本上不害怕降雪,反而害怕冻雨呢?我国作为基建大国和高铁大国,为什么这么多年也没有解决冻雨影响的难题呢?
冻雨的成因,主要是是基于空气温度和地物温度之间的差异。当湿润的暖空气遇到较强的冷空气时,暖空气中的水汽会迅速凝结成云。云层中的水汽在低温条件下会形成冰晶,这些冰晶在下降过程中会继续增长,形成较大的冰粒。随着时间的推移,冰粒会逐渐增大并变得更为密集,最终形成雨滴。当雨滴落到温度低于0摄氏度的地物上时,它们会立即冻结成冰,形成冻雨。
冻雨的形成过程通常伴随着其他气象现象,如雾、霜、雪等。这些现象会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出现,取决于天气系统和地物特征等多种因素。例如,在冬季或初春时节,当冷空气南下时,地面的温度通常较低,这有利于冻雨的形成。
冻雨对高铁运行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特别是轨道表面结冰、高铁供电、受电弓与接触网连接等。
1、冻雨会导致轨道表面迅速结冰,轨道表面的冰层会导致列车与轨道之间的摩擦力显著减小,使得列车的牵引力和制动性能受到严重影响。摩擦力的减小使得列车在加速和制动时需要更长的时间和更大的距离,增加了列车晚点或取消的风险。
此外,如果列车在行驶过程中出现打滑现象,不仅会影响列车的正常运行,还可能引发列车追尾等重大事故,对旅客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2、冻雨会对高铁的供电系统造成影响。接触网是高铁供电的主要途径,冻雨会导致接触网结冰,降低其导电性能,进而影响列车的正常运行。
冻雨天气下,接触网的导电性能会受到影响,导致供电电压不稳或中断。这不仅会影响列车的正常运行,还可能引发设备故障和安全事故。另外,如果接触网结冰过厚,还可能引起线路短路等问题,对列车运行造成严重威胁。
3、冻雨可能导致受电弓与接触网之间的连接不良,影响列车的正常供电,这不仅增加了列车的能耗,还可能引发设备故障。
以上3个方面的主要影响,最终结果都会使高铁的运行受到影响,从而增加晚点甚至停运的风险。
目前铁路上面对“接触网覆冰”这个自然灾害时,基本上只有直接上“热滑”,即让高铁上两个受电弓的其中之一不干别的,也不通电,只负责将接触网上的冰层打掉,或者这种方法不行再让人力上干这个活两种方案。
但是,无论哪一种方法,效果都不可能百分百,也不能使高铁能立即在百分百完美的工况下运行。因此,这么多年来,在接触网除冰上,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未来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笔者认为肯定会集中在两个突破点上,一个是针对接触网,一个是针对受电弓。
对于接触网来说,研发和应用新型防冻技术也是必要的措施之一,通过在接触网材料中加入防冻剂或使用具有防冻性能的绝缘材料,可以有效降低接触网的结冰风险。在此基础上,可以加强接触网的巡检和维护工作,定期对接触网进行检查和清扫,确保其导电性能良好。同时,对供电设备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对于受电弓来说,一方面,可以研发和应用新型受电弓材料,使用具有抗冻性能的复合材料制造受电弓,以提高其适应冻雨天气的能力。另一方面,优化受电弓的设计,通过改进受电弓的结构设计,提高其与接触网的连接稳定性,减少因冻雨导致的连接不良问题。
除此之外,建立受电弓监测系统也非常必要,通过实时监测受电弓的工作状态,及时发现和解决连接不良等问题,从而确保列车的正常供电,最终保障高铁的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