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坐邮轮环绕非洲大陆,我深刻领悟到文明的尺度远非 GDP 所能衡量。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古老的文明如璀璨星辰般闪耀。从埃及金字塔的庄严神秘,到南非布须曼人的原始艺术,每一处都诉说着人类智慧的多元与坚韧。那些历经岁月洗礼的文化遗迹,见证着非洲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的坚守。这里没有繁华都市的喧嚣,却有着最质朴的生活气息和最深厚的人文底蕴。它让我明白,文明是多元的,是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共同财富,而 GDP 只是衡量经济的一个指标,无法涵盖文明的全部价值。
当我在船上看着非洲大陆渐渐远去,我问自己:为什么我们需要旅行,需要去那些被认为是边缘化的贫穷落后的地方?
撰文丨一娴
2024年9月9日,我们乘坐皇家加勒比海洋旋律号,回到美国迈阿密,结束了274天的环球旅行。
这次环球邮轮旅行,较之2020年我们乘坐歌诗达美味号邮轮120天的旅行,去的地方更多,视野更加开阔,感想也更多。有人说,经历一次环球旅行的见闻和感悟在某种程度上能改变三观,我深以为然。
尽管回来已经几个月,但无论什么时候回头看,自己常常都觉得不可思议。这是一生中最难得又最有意义的一次旅行,历时274天,行程约14万公里,经过五大洋七大洲60多个国家或地区,150多个港口……
▲本文作者乘坐的皇家加勒比邮轮公司的海洋旋律号
一路走来有太多的收获和感慨,所有的旅行都写了日记,做了视频记录。离开的时间越久,回味和体会越深。
这是一次堪称完美的环球旅行,唯一发生的大事,是因为红海危机爆发,胡塞武装多次袭击商船,全球航运受到严重影响。邮轮方面为安全起见,也宣布改道,取消经过红海航线和之后的一系列旅行,改道非洲,计划绕非洲大陆一圈。
消息传来,旅客们又是遗憾又是兴奋,遗憾的是很多预定游览的港口,包括中东诸国和希腊众岛屿被取消。兴奋的是能够环绕非洲大陆,是一次极其难得的机会,在这之前,还没有一艘大型邮轮环绕过非洲大陆。
从穿越中东去欧洲到转向非洲,地图上的航线被重新勾勒,仿佛命运之神兴之所起,推开了一扇原本不会打开的门。可以说,非洲之行是这次旅行和人生中最难得、印象最深的旅程。
环绕非洲,经过东部海岸的塞舌尔、毛里求斯、留尼汪——原定的马达加斯加因为大浪取消——这些基本都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在非洲最富裕的国家之一塞舌尔,留下的印象是当地的二宝:据说是远古文明留下的形状如人的臀部的海椰子,以及古色古香的陆龟。
▲形状如人的臀部的海椰子
在毛里求斯,乘坐直升飞机观看了罕见的海底瀑布,那一片浅绿深碧,浅蓝湛蓝黛蓝,在光影中变幻、流动……恍如仙境,这样的神奇美景,据说是上帝造好后花园后,大手一挥给毛里求斯的馈赠。
还有南非,殖民地历史,野生动物园自由而生动的动物们,还有桌山的宏大气势,好望角前浩瀚无垠的大西洋和印度洋风起云涌……
这些国家,如同一串沉静的旧珍珠,不同的自然景观、殖民遗痕、文化风貌和发展阶段,散发出各自的风情。但真正让我沉思感慨的,是西非四国国:纳米比亚、安哥拉、加纳和塞内加尔。
▲在直升飞机上俯瞰毛里求斯海底瀑布
在这四处国度,我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到:时间的节奏并不只存在于发达国家的标准时钟里,文明的尺度也不仅写在GDP上。
纳米比亚:很社会主义的感觉
西非首站是纳米比亚,行程有两种选择,一是自然景观,看看海豹、著名的红沙丘火烈鸟盐湖粉红湖……另一是人文内容,去看老百姓生活,看土著部落,和他们交流……我们选了人文内容。
国人尤其是年轻人,很少知道纳米比亚,其实纳米比亚很美丽,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纳米比亚人均GDP达到4000多美元,排在南非后面,在非洲不算很穷。
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参观赫雷罗人(Herero)部族区。这个世界,富人的富足五花八门,穷人的穷则都一样。但是纳米比亚好像有点例外。我们到的那块贫民区,放眼望去,差不多270度的视野都是一大片低矮破旧的房屋。房子是真破烂,有的屋子一眼看进去几乎家徒四壁,有家具也是破破烂烂的。
但人们身上穿的都还不错,孩子们脸上也有笑容,很多孩子在镜头下都很自然,会摆pose,可见衣食没问题。据说穷人富人的孩子都上学,就是校服档次不同。公校收费很少,公立医疗收费低廉甚至免费,很社会主义的感觉。
▲纳米比亚的学生
政府也建造安居屋,一座座颜色柔和的平房。我们看了一座毛坯房,两室一浴还有一间厨房兼厅,大约30平方米。一座已经入住的公居屋,门口晾晒很多衣服,还停着一辆破旧SUV。据说要住安居屋需要排队20年,如果政府里有亲戚或熟人,就可以提前排到。在不发达国家很常见的操作,穷人不例外也有档次。
导游带我们见一个赫雷罗人部落Mama,头上包着扁平的大包头,面容苍老慈祥,70多岁,有6个孩子,由一个现代装束的年轻姑娘陪着做吉祥物,介绍一些部落生活习俗和各种用具。有趣的是,部落男人可以娶12个妻子,但都得由大老婆挑选,大老婆的地位很有点中国古代家庭里嫡妻的意味。
纳米比亚总体比其他西非国家安全,我们在随团项目结束后,自己出去雇了辆破丰田,走马观花游览了粉红湖盐湖红沙丘和看火烈鸟。
归途中很罕见地在小集市上看到两个辛巴族妇女,头发上梳着发髻涂着厚厚的红泥巴,裸露着的上身也涂满红泥,当时感到非常惊奇也有些震撼。
▲阳光照耀下的辛巴族少女红泥发
辛巴族曾经是非洲大草原富庶和强大的游牧民族,时光流逝,如今倔强的辛巴族人选择远离现代文明,定居在贫瘠的沙漠灌木地带,目前人口已不足两万。闻之令人唏嘘。
安哥拉:有很多中国人在谋生
安哥拉,据说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其实2022年安哥人均GDP为3000美元,尚可。
安哥拉之所以会被认为是最贫穷的国家,主要是看上去又穷又乱,安哥拉内战(冷战时期开始的代理战争)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一直到2002年才基本结束。简言之,这块曾经是葡萄牙最富庶的殖民地,是他们自己把自己打烂了。
▲安哥拉罗安达小镇即景
安哥拉在内战结束后,中国是主要的重建伙伴,是安哥拉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安哥拉则是中国在非洲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双方关系稳固合作广泛。但安哥拉治安混乱,枪支泛滥,当局治理能力不足,近年有很多中国人在安哥拉谋生,中企也不断发展,当地专门针对中国人的抢劫和绑架案频频发生。
我们坐大巴出行,前面有一辆警用摩托随行开道,想来是有威吓作用。参观了几个博物馆,包括武器博物馆和安哥拉前总统博物馆。武器馆前的空地上,画着很多红色的令人心悸的大×,导游说那就是被杀死的人的痕迹,其中有他的亲人。武器馆展现的内容,不仅是武器,而是武器的使用历史贯穿全部。
历史总是由胜利者书写的,胜利者往往也是既得利益者,随团在富人区的海滩休憩,想到的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历史轮回。
▲安哥拉首都罗安达景色
顺便说一下安哥拉的中国人,这些年增加很多,据说如今安哥拉首都罗安达的中国城包括16个大楼,共计400多家店铺,以及一个拥有29栋建筑的住宅区。恐怕是全球最大的海外中国城吧。
人多了鱼龙混杂,出现帮派涉黑争夺资源地盘,后来发展到抢劫绑架,杀人撕票。当地政府也束手无策,最后据说经两国协商,中国公安部派扫黑工作组到安哥拉,狠加扫荡一番,才算基本解决问题。然后,本地歹徒开始针对中国人(据说认为中国人人傻钱多)抢劫绑架的事情时有发生。
加纳:出行全程有特警护送
加纳是此次非洲之行印象排名最末的国家。加纳的部落小有名气,据说加纳还有很多偏远的部落,那里的人们完全没有国家的概念。
我们到首都不远的一个乡村访问阿坎族部落,酋长带着一副眼镜(文明的痕迹),不苟言笑,有着上位者该有的威严。虽然此酋长非彼酋长(那种头顶一块布富得流油),在他身上依然可以看到权力的巨大能量,一个小小的部落酋长,坐出了不可一世的帝王的范儿,令人叹为观止!
▲坐出了不可一世帝王范儿的加纳部落酋长
我们观看了叩问神灵是否同意我们进入部落的仪式,神灵没有意见,于是我们草草参观了部落,一片片破败的房屋,和部落妇女一些制作食物的操作。部落没有招待的意思,说实话我们也不敢参与。
加纳是热带传染病流传的地方,黄热病、肝炎、甚至有霍乱——这种在世界上几乎绝迹的烈性传染病。邮轮上放弃非洲旅行的旅客,担心非洲的传染病是其中原因之一,而如果旅客没有注射黄热病疫苗,就不允许进入非洲。
▲正在制作食物的加纳部落妇女
我们还参观了一所学校,校舍很简单,还算整洁,孩子们看上去很快乐,表演浓烈非洲风格的唱歌和舞蹈。校长讲话时,笑容满面地呼吁大家捐款支持学校建设,我们捐了一点心意,一转身,不料看到校长飞快地把心意塞进口袋,然后继续笑容满面。我有点疑惑,不过想想这里是部落附近的学校,也就释然了。
在加纳,我们出行全程有特警护送,前面一辆拉着警笛开路,后面一辆车上有4名持枪特警,其中有两名女警,皮肤黝黑,英姿飒爽,很吸引眼球。可见,加纳的治安不好,当然,我们的旅费也因此多付出不少。
需要特别提及的是,在非洲,很多地方都有当年黑奴和贩卖黑奴的遗址。著名的加纳埃尔米纳城堡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证的历史文化遗产,当年是非洲西岸最大的黑奴贩卖转运点,黑暗狭窄的地牢里血迹斑斑,令人感到窒息。
所有这类遗址,都有太多不幸的灵魂在飘荡,资本的早期积累,铺垫太多的白骨,沾满太多血泪。
塞内加尔:非洲文化的重要展示平台
西非最后一站是塞内加尔。塞内加尔也是非洲穷国,曾经的法国殖民地。2022年人均GDP仅有1500美元,比安哥拉还穷,经济支柱主要是渔业、花生、磷酸盐和旅游业。但塞内加尔政局较稳定,治安状况总体较好。我们出游也无需警方护送了。
在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游览,感觉到处都是纪念碑博物馆,有趣的是,这些建筑名字前面几乎都不是塞内加尔,而都冠以“非洲”:非洲复兴纪念碑、非洲艺术馆、非洲……还有著名的黑人文明博物馆等等。这些都与泛非洲主义有关,被誉为泛非洲运动之父的爱德华·布莱登就是塞内加尔人,历届塞内加尔总统也都致力于推动泛非主义,所以会有这类冠名。
▲位于达喀尔的非洲复兴纪念碑
在达喀尔,处处都有中国的影响。中国和塞内加尔是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国援建大桥和高速公路,以及在医疗教育方面的援助,达喀尔著名的黑人文明博物馆就是中国援建的,成为非洲文化的重要展示平台。
中国还是塞内加尔第一大花生出口国。游达喀尔时遇上好几次大塞车,塞车时很多小贩穿梭于车辆之间卖的都是一小包一小包的花生。回程经过一个本地街市,摆满了小摊,卖各种衣服日用品,导游特别强调说,这里每一件东西都是中国制造!
达喀尔有一座著名的天主教主座教堂(胜利圣母大教堂),令人印象非常深刻:新苏丹风格的塔楼,拜占庭式的圆顶和露台,门口四根柱子上的天使雕像,罕见地取自非洲游牧民族富拉尼女孩形象。
在这个90%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度,虽然贫穷,然而诸如法语教育、宗教、传统音乐和城市生活,融合自然,给人的印象,温和美观且和谐。
▲远眺南非好望角
历时约一个月(包括海上巡航),我们完成绕非洲大陆的旅行,收获良多。当我在船上看着非洲大陆渐渐远去,我问自己:为什么我们需要旅行,需要去那些被认为是边缘化的贫穷落后的地方?
确实,亲眼目睹的感受,往往更令人深思,不懈地去寻找答案:人的平等和不平等,落后和先进,贫困和富庶,究竟根源是什么?
千百年过去了,大海依旧波涛汹涌,大航海时代带来了一种文明,另一些文明却因此消失,人类走了千万年,其实仍然没有真正走出丛林。
人的一生就是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遇见的人,就是一个人的气质和格局。
环球旅行所见的壮丽或柔美的山水,瑰丽或古朴的城市建筑,各种各样的人们,自然地理人文历史,极其丰富多彩,收获颇丰,给予自己的种种切身感受和体会,可以说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