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马公司试图将 F-35 变身为 F-55,这一举措着实令人震惊。其背后的动机似乎不可告人,或许是为了继续获取巨额订单,维持其在军事航空领域的垄断地位。从 F-35 到 F-55 的转变,可能意味着对飞机性能、作战能力等方面进行大规模修改和升级,然而这种“脑洞大开”的行为是否真能达到预期效果存疑。这或许只是洛马公司为了迎合市场需求或追求商业利益而采取的激进手段,其对军事安全和国际关系可能产生的影响值得深入关注和警惕。
F-35“变”F-55,堪称美国洛马公司与特朗普政府的 “脑洞大开” 之举。为何不直接研制全新的F-55,却要在F-35基础上 “改造”?核心原因在于:美国六代机项目中标者是波音公司,而非洛马,后者只能通过“缝缝补补”的改型策略,试图维持美国空军的支持。
不过美国媒体直言,将F-35升级为F-55纯属挥霍浪费。从技术层面看,现有F-35为单发发动机设计,气动外形早已定型。若要改为双发布局(类似 F-22 的双发设计),整个气动布局需进行颠覆性调整——这相当于重新研制一款新型战机,而非简单改型。仅双发设计带来的进气道重构、内部容积调整、油量分配优化以及电子系统重新布设等问题,就需要大量风洞试验和技术验证,复杂性远超想象。
洛马公司原本对六代机项目志在必得,却意外“输给”波音,因此试图通过F-35改型方案(即F-55)延续自身在美军战机序列中的地位。但这一思路本身存在致命缺陷:强行在单发战机基础上“叠加”双发设计,不仅技术难度极大,研发成本也将居高不下。
那么作为美国空军,如果想充当冤大头的话,可以考虑来投入这个项目,否则的话这个项目最好不投,如果再愿意的话,可以给洛马公司一个新的项目,就叫F-55,而不应该从F-35改成F-55。除非F-35的某些部件,F-55战机可以使用,这是另当别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