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届戛纳电影节开幕首日,出现了一位特别的中国演员——于适。他这次来戛纳,可不只是以演员身份,还顶着“中国青年电影推荐人”的头衔,心里揣着传播中国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踏上了这片全球电影人都向往的圣地。
长途飞行后仅短暂休息两小时就投入活动,于适展现出的不仅是职业素养,更是一种难得的文化自信。观察他在戛纳的一举一动,我们能看到的不只是一个演员的光芒,而是一个正在成长为文化使者的青年艺术家形象。
在中国馆活动中,于适关于创作与年龄的思考令人印象深刻。“每个年龄段看待世界的视角都不同”这一观点看似简单,却体现了他对艺术创作本质的理解。能够静下心来思考创作本源的年轻演员并不多见,这一点于适就已经超越娱乐圈中的很多人了。
值得关注的是,汉学家Luisa对于适在《封神》中表演的评价。外国专家用中文称赞中国演员的表演,这本身就是一个文化交流的生动缩影。Luisa对于适“第一次拍电影就演得这么好”的评价,表明了国际专业人士对中国新生代演员实力的认可。而她预言于适“影坛职业生涯会很长远”,足以证明她是真心喜欢于适饰演的角色,同样对于适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于适谈及《封神》和《我的阿勒泰》时流露的真诚感激,打破了人们对流量明星高冷形象的刻板印象。“我很幸运遇到姬发和巴太”,于适认为对于自己来说,这两个角色是人生角色。于适的坦诚表达,展现了一位年轻演员对角色的珍视和对职业的敬畏。特别是他提到观众多次观看作品并关注细节时的感动,反映了他对观众的尊重和对作品的用心。
于适分享《封神》在法国路演时,外国观众因电影而对中国文化产生兴趣的经历,揭示了优质影视作品在文化输出中的独特价值。而他对《我的阿勒泰》促进新疆旅游的观察,则点明了影视与文旅结合的现实意义。
于适对电影跨越文化差异的阐述尤为深刻。他认为尽管《封神》包含中国特有的神话元素,但因为触及人性善恶这一普世主题,才能引起全球观众的共鸣。这一见解不仅体现了他对自身作品的理解,也显示出他对中国文化“走出去”路径的思考。
与许多仅以明星身份出席国际活动的艺人不同,于适在戛纳展现出了文化思考者的一面。他不满足于简单展示个人形象,而是积极思考如何通过电影艺术促进文化理解,这种格局和视野在青年演员中并不常见。言之有物的观点,让人瞬间就被他圈粉了。
于适在戛纳电影节那段全英文演讲,真的太牛了,直接圈了一大波粉!他站在台上,台下那么多国际电影界的大咖,他一点儿不怵,侃侃而谈,把演讲内容讲得头头是道,这场演讲,就是他专业能力的最好证明,好多人都被他给征服了,也让全世界都看到了咱们中国青年演员的厉害!
戛纳之行也是于适个人成长的重要节点。从《封神》中的姬发到《我的阿勒泰》中的巴太,再到戛纳电影节中国青年电影推荐人,我们看到的是一位演员逐渐拓展自己社会角色的轨迹。这种从纯粹的表演者向文化传播者的转变,恰恰是中国电影人走向世界舞台的必经之路。
当然,作为初涉国际电影节的青年演员,于适的表现还有提升空间。但他展现出的文化自信、思考深度和责任担当,已经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新生代演员的可喜变化。期待他在未来的国际舞台上,能够继续以作品和思想讲好中国故事,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化交流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