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徐汇区人大代表、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李涛作客徐汇区融媒体中心推出的“两会专访——融媒汇客厅”,立足政府工作报告,就做好高等教育基础性战略性工作,加强区校合作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2023年,徐汇区在面临挑战的情况下,关键数据都是令人振奋的。”在汇客厅现场,当谈及本次参会心得时,李涛代表第一感受就是成果喜人。
过去一年,徐汇区区内单位共80项(人)获2022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占全市1/4以上。率先发布全市首个区级人工智能大模型专项政策,市区共建的上海“模速空间”创新生态社区暨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生态集聚区在西岸揭牌运营,区内有6家企业机构通过国家网信办第一、二批大模型备案,占全市3/4。
“高校作为科技人才聚集地,基础性、先导性的地位愈加凸显。”李涛代表认为,徐汇区这几年的发展与区内各高校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教育作用非常显著。
华东理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重点大学,在徐汇热土上扎根多年,建校70多年来得到了徐汇区政府的大力支持,校内有多个国家创新平台,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等。
对于高校如何提高区域性科创策源贡献,李涛代表表示,早在2023年2月,华理与徐汇区就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并成立专班,在加强国家战略、升级集成产业以及治理集成社会三方面不断突破。此次政府报告里提出了“4+3+X”产业布局,和华东理工大学“两新两大”,即新能源新材料、大健康大安全的发展战略非常契合。
访谈最后,李涛代表透露华理南校区正在准备建立一个合成生物概念验证中心,他认为这在契合徐汇区加强合成生物新赛道理念的同时,华东理工大学与徐汇区之间的合作也将变得更加紧密。
近年来,徐汇区高度重视科创金融,发挥科创投基金引导作用,带动各类社会资本支持机构企业勇闯科研无人区,促进“科技—产业—金融”高水平循环。高校作为科创金融的重要一环,将在输送人才、提供科技平台等方面,为区域发展提供重要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