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一辈的革命家中,一代儒将陈毅文武兼备,博学多才。在战场上,他擒龙伏虎,功名显赫;在文学上,他勤于笔耕,军事政治论著及诗词颇丰。郭先生曾赞誉他“天南百战身,将军是诗人”。他一生中,吟诗作词三百多首,其中有两首被微山湖两岸乃至鲁南地区的人们传为佳话。
陈毅将军是红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其一生战功赫赫,领导过很多的著名战役,其中有黄桥战役、淮海战役、上海战役等等。在新中国成立后他又脱下军装,至此便成为了接替周总理的第二任外交部长。陈毅将军18岁时就在法国留学,练就了一口流利的法语,同样又拥有临危不乱、随机应变地能力,因此他一干就是14年之久,成为了新中国任职时间最长的外交部长。然而,在陈毅将军弥留之际,他还在呼唤着红军,可见他对自己曾经奋斗过的红军队伍的深厚情感,以及为国操劳的赤子之心,只是以后再也不能与其共同奋斗了。
就在1971年1月16日,陈毅腹痛昏倒被家人送到医院,就医后发现患有肠癌,并于一年后在北京逝世,年仅71岁,一位为国奉献、挥洒过热血的名将就这样离开了。在陈毅将军的追悼会上,王震上将是最先赶到的,他带着小孙女向着陈毅鞠了一躬,并叫她给陈毅将军磕了个头,才起身来到将军遗孀张茜跟前,对其说一定要保重并紧紧的握住了她的手,此时他的两眼早已充满了泪水。紧接着刘伯承也赶到了现场,当时他的双目已经失明,还没让人引导至床前,就站在病房中间连鞠了三个躬,在失声痛哭中的人群中,他连续朝四个方向都弯下腰鞠了一躬。当他来到病床前之后,他又对着陈毅的遗体弯下腰深深的三个鞠躬,之后他在人们的注视下淡定地转身走了出去。可刚出门口,他便再也忍不住哭出了声,可见陈毅将军与其的感情深厚。
在陈毅将军逝世前,毛主席已经不在任何人的追悼会出席了,但对于陈毅将军他还是来了,毛主席在同陈毅将军子女的谈话中,高度评价了其一生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的贡献。随后,宋庆龄等很多同志也都赶到了现场,为陈毅同志的逝世表达了沉重的哀思。因此,陈毅将军的追悼会算的上是建国后鲜少有的高规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