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令人揪心的事件引发关注。一名女童因误食 38 颗磁力珠,险些导致肠穿孔。这些小小的磁力珠具有强大的吸附力,一旦进入肠道,便会相互吸附成团,对肠道组织造成严重挤压和损伤。女童在误食后,身体出现了一系列不适症状,经过紧急救治,才避免了肠穿孔这一严重后果。这也再次提醒家长们,要将危险物品妥善保管,远离儿童,以免给孩子的健康带来不可挽回的伤害。同时,也应加强对儿童的安全教育,让他们懂得远离危险物品的重要性。
“医生,孩子白天误吞了二三十颗磁力珠,这可怎么办?”近日,5岁女童佳佳的父母抱着孩子来到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小儿外科,急得直跺脚。
接诊的小儿外科主任医师吴强带领团队通过反复对比阅片后,评估判断磁力珠已经到达孩子肠道,虽然大部分磁力珠已经彼此牢牢吸住成手链状,但有一颗磁力珠独立位于回盲部,未能与“大部队”汇合,仍不排除磁力珠将附近的肠黏膜吸在珠子之间导致肠壁缺血坏死穿孔的可能性,因此仍然存在风险。
在与患者家属沟通后,吴强团队决定采用肠镜取出异物的方法。这种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孩子的消化道功能。在内镜中心医生协助下,医生通过肠镜顺利地将全部磁力珠取出肠腔,共计38颗。手术过程十分顺利,孩子术后恢复良好,手术次日便顺利出院。
吴强告诉记者,不少家长为了满足孩子对于新奇世界的探索,会购买磁力珠给孩子玩。殊不知,在不经意间,它们却成为了家中的“隐形杀手”。五颜六色、小巧玲珑的磁力珠看起来和糖果相似,放在嘴里冰冰凉凉的,孩子在玩耍时,不知不觉间就被诱惑着一颗一颗吞下去。糟糕的是,大多数孩子在误吞磁力珠后不会立即有不适症状,往往等到几天后出现腹痛、呕吐等症状时,家长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许多患儿都是在已经出现胃肠穿孔,甚至休克等严重情况时方才送医,经医院多番检查后,才获知磁力珠是罪魁祸首。
可别小看小小的磁力珠,它可是由号称“万磁之王”的钕磁铁(钕铁硼磁铁)制成的,医院的磁共振机器用的就是它。这种强力磁铁,被认为是目前世界上磁性最强的磁铁,磁场强度是地球的100万倍,可以吸附自身640倍的重量。按照国际规定,14岁以下儿童使用玩具的磁力不得大于50高斯,然而一颗磁力珠的磁力就可高达近5000高斯。
医生提醒家长,应高度重视孩子的玩具安全问题。磁力珠等小型玩具极易造成儿童误吞,家长应尽量避免给儿童购买此类玩具,并在孩子玩耍时做好看护。一旦发现孩子吞食异物或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即就医。(记者 林文婧 通讯员 夏雨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