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明确一下“胖都来”具体所指的内容呀,没有相关信息的话,我很难准确地写出 200 字的描述呢。比如“胖都来”是一个品牌、一种现象还是其他特定的事物呢?
本刊记者 郑扬波
近日,浙江嘉兴冒出一家名为“胖都来”的卖场,开业仪式做足噱头,请了不少明星站台。但因为名字与河南商界标杆“胖东来”仅一字之差,被广泛质疑涉嫌商标侵权。
其实,这类“商标碰瓷”现象还真不少。在天眼查搜索“胖东来”时,弹出的不仅是“胖东来”,还有“胖南来”“胖北来”“胖东莱”,甚至还有“瘦西去”……申请人则包括纽扣拉链、酒业、营销、商贸、茶业等公司及多名自然人。
这种抢注近似商标不是个例。如此前“茶颜观色”模仿“茶颜悦色”被诉诸法院,“海底捞”也难逃被“河底捞”“海里捞”围猎的命运。
为了维护合法权益,头部企业不得不将大量资源投入商标防御。“老干妈”为构筑防线,被迫注册“老干爹”“老干娘”等上百件防御商标。胖东来注册了几百个商标,结果还是被“胖都来”钻了空子。
令人担忧的是,商标注册的投机行为已形成完整产业链——上游的“商标猎人”通过大数据监测热搜品牌,中游的知识产权代理公司批量提交注册申请,下游的灰色交易市场则在电商平台以“品牌授权”“商标转让”名义公然叫卖。
抢注一个商标成本不到1000元,但转手卖给原作者,一进一出就能“轻松”获利上万元甚至数十万元。
而商家若被“碰瓷”,在求助司法程序时,不一定能得到有力支持。
例如,前文所述的“茶颜观色”和“茶颜悦色”在店铺装潢、饮品菜单等方面都极度相似,最终被判赔偿“茶颜悦色”170万元;但“河底捞”“海底捞”因在字体、店铺牌匾、菜系上不一样,法院认定,不会使消费者对“河底捞”产生误认,驳回了“海底捞”的诉讼。
法律上虽无法证实对方是“恶意抢注”或“有意傍名牌”,但对于消费者来说,去消费总有进了山寨店的感觉。这也从侧面说明,当前的法律法规面对“蹭流量”式抢注时,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
4月25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着力从制度层面解决商标领域存在的恶意抢注、恶意无效、商标囤积等问题,保障市场运行。
商标攻防战还会继续,但消费者期待的是整个商业生态的净化。当投机者不能再通过偷换偏旁部首、个别字句“打擦边球”,当企业不必为保护姓名权耗尽心血,中国品牌才能真正挺直创新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