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是中国的南方近邻,两国关系可谓源远流长,而鲜为人知的,越南曾经如朝鲜一般用的中国汉字,其北部也曾是中国领土一部分,早在汉武帝时代就设立了交趾、九真、日南三郡,之后又属于汉朝十三刺史部中的交州,当然在越南官方记载中,这段时期属于北属时期,用以证明中国自汉朝开始就一直侵略压榨越南的血泪史,由于交州的偏远,真可谓是天高皇帝远,汉朝之后中央王朝稳固之时还好,中央势弱或改朝换代时屡有叛乱发生,像大家熟悉的老当益壮和马革裹尸这两个词就是形容东汉时期收复交趾的老将马援,至唐亡五代十国乱世,交州在南汉手里独立,宋朝成立以后,众所周知宋朝武功不振,面对北方强大的辽国及其西夏,一直不能倾尽全力,面对安南也是屡屡失利,最终没有收回,元代建立,举世无敌的元朝铁骑面对越南当地的气候及其特殊地理优势也是束手无策,元世祖忽必烈以后就不了了之了。
至明代,交州已经脱离中国数百年,交州独立后称之为安南,建立起自己的王朝,明成祖朱棣时期,安南内部爆发”陈胡之争“,明庭意在调解,后派出五千士兵,护送陈朝“前国王孙”陈天平(陈添平)回安南,结果进入安南境内后被胡军拦击,明军不敌,陈天平及部份士兵被俘,代表着陈朝正统血脉的陈天平经胡朝审讯后,被“处陵迟罪”。明朝颜面扫地,明成祖大怒,发兵征讨安南,将陈朝灭亡。
明朝平定安南后,在安南设置交趾都指挥使司、交址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及交址等处提刑按察使司等官署,将之直接管辖,由于派去安南的官员教化不足,加之数百年的脱离,独立观念早已深入安南民众之心,屡次发生叛乱,皆被明军所平,至永乐末年,安南人黎利再生叛乱,明军战事不利,黎利处于上风,一时陷入胶着状态。
永乐二十二年,成祖朱棣驾崩,太子朱高炽即位,是为明仁宗,次年驾崩,史称十月天子,太子朱瞻基即位,是为明宣宗,考虑到数年以来,一方不靖,屡勤王师,耗资甚巨,便退兵放弃安南,黎利自行建国,史称后黎朝,安南重新独立,明英宗正统年间承认其独立建国事实,册封其为安南国王,安南成为明朝东亚一哥体系中的藩属国,当然没有同为藩属国中的朝鲜那样听话。
明宣宗即位后,接手了一幅烂摊子,百废待兴的天下,由于其祖父永乐帝,迁都顺天府(今北京),五征蒙古,郑和下西洋,南平安南,大手笔太多太多,耗尽国力,几有亡国之象,宣宗只能守成恢复国力,在当时背景下,宣宗只能放弃安南这片不遵王化,劳民伤财耗资巨大的无用之地,因为封建帝王的局限性,对于贫瘠的安南之地并没有太大渴望,不能增加国库收入还如无底洞般投钱,自然就放弃了。
史学界有一种说法,朱棣是中国最后一位世界性大帝,个人认为很对,朱棣时万国来朝,虽明有海禁,但是郑和下西洋加强与世界交流,最远到达过非洲,军事上朱棣北五征蒙古,南平安南,开疆拓土,明在朱棣时代达到巅峰,疆域面积达到1000万左右,自朱棣后,明朝皇帝也好清朝皇帝也罢,在固步自封中越陷越深。
惜之安南成越南,本亦同宗,却成世仇,干戈不止,难以收场,他日藩篱,今日大患。
谢谢观看,喜欢就点个赞关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