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为了扳倒大将军曹爽,趁曹爽兄弟和皇帝曹芳一起出城祭拜高平陵之际,发动了“高平陵之变”,控制了曹魏大权。
在曹爽交出兵权,向他投降后,司马懿立即变脸,先前指洛水发誓说的话,也不认了,说话不算数,以谋反罪将曹爽兄弟诛杀,并诛灭三族。
同时,司马懿高举屠刀,还铲除了曹爽的所有党羽,包括何晏、邓飏、丁谧、毕轨、李胜、桓范、张当等人,全部诛灭三族,一时间无数人头落地,可以说是斩尽杀绝了。
本来“智囊”桓范建议曹爽带着皇帝曹芳移驾许昌,然后以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兵马勤王,讨伐司马懿,这是反戈一击,其实,很有胜算,毕竟,皇帝在手,名正言顺,宣布司马懿造反,天下兵马肯定听皇帝的,而且曹爽这个大将军本来手里就有兵权,完全可以调动天下的兵马。
司马懿再厉害,不占理,他总不能诬陷皇帝谋反吧?即使诬陷皇帝谋反,也没人相信他。
但是,遗憾的是曹爽并没有听桓范的正确建议,而是选择向司马懿投降,这让桓范非常痛心,桓范痛斥曹爽是蠢猪,虎狼之侧,岂容酣睡?
本来曹爽一手好牌,完胜的,却被打的稀烂,输得很惨。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曹爽真的听了桓范的正确建议,带着皇帝曹芳移驾许昌,号令天下兵马讨伐司马懿,那么,有哪些人会站在曹爽这一边呢?
首先,桓范自然不用说,桓范一直都是站在曹爽这一边的,曹爽出京城的时候,桓范留在城内,当司马懿关闭洛阳城门的时候,桓范冒着生命危险,矫诏逃出平昌门,去见曹爽,就是为了帮助曹爽出谋划策,可惜,曹爽没有听。
当然,除了桓范,还有曹爽的那一帮党羽,就是何晏和李胜那一帮人。
除此之外,夏侯氏中的夏侯霸和夏侯玄等人,肯定是站在曹爽这一边的。
夏侯霸是曹魏名将夏侯渊的儿子,担任讨蜀将军,夏侯玄是夏侯尚的儿子,担任征西将军,他们都是忠于曹魏的,而且,夏侯玄和曹爽关系很好。
除了夏侯氏站在曹爽这边,还有后来担任中书令的李丰和皇帝的岳父张缉等人,他们也是忠于曹魏的。
尤其是李丰,他本来是司马师提拔的人,但是后来一直向着曹魏,所以,也导致了他最终被司马师诛杀。夏侯玄也死于司马师之手,只有夏侯霸逃走,投奔蜀汉才活了下来。
《三国志》注引《魏略》记载:及司马宣王诛曹爽,遂召玄,玄来东。霸闻曹爽被诛而玄又徵,以为祸必转相及,心既内恐;又霸先与雍州刺史郭淮不和,而淮代玄为征西,霸尤不安,故遂奔蜀。
其实,在夏侯霸逃走之前,他曾劝夏侯玄一起走,但夏侯玄死脑筋,拒绝了。
《三国志》注引《魏氏春秋》记载:初,夏侯霸将奔蜀,呼玄欲与之俱。玄曰:“吾岂苟存自客於寇虏乎?”遂还京师。
除了夏侯氏和李丰、张缉扥人,还有淮南三叛之一的王凌等人,也是忠于曹魏的。
王凌是汉朝司徒王允的侄子,他一直心里向着曹魏,司马懿诛杀曹爽之后,王凌准备联合外甥兖州刺史令狐愚起兵讨伐司马懿,不巧,令狐愚病死了,最终消息遭到泄露,司马懿率军将王凌围困,王凌兵败服毒自杀。
《三国志 王凌传》记载:司马宣王既诛曹爽,进凌为太尉,假节钺。凌、愚密协计,谓齐王不任天位,楚王彪长而才,欲迎立彪都许昌。
除了王凌之外,像曹魏名将郭淮等人,世受曹魏重用,肯定心里也是向着曹魏的,郭淮在西部军事战线,手握兵权。
后来,司马懿诛杀王凌,诛灭三族,郭淮的妻子是王凌的妹妹,受到牵连,司马懿派人抓捕郭淮的妻子,郭淮直接派部下骑兵将其妻子追回,最后,司马懿不得不赦免了郭淮的妻子。
《三国志》注引《世语》记载:淮不忍视,乃命左右追妻。於是追者数千骑,数日而还。
司马懿为什么不敢和郭淮硬刚?肯定是害怕手握兵权的郭淮和他翻脸,站在曹氏一边,那样,他就多了一个劲敌,司马懿很聪明,因此,他不能不掂量掂量。
其实,忠于曹魏的人很多,大有人在,只是曹爽太窝囊了,竟然主动放弃抵抗,交出兵权,最后只能任司马懿宰割了。
下一篇:如何进入孩子的“结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