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湖南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十年成果和未来展望(白皮书)在长沙发布。白皮书系统阐述湖南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十年的进展成效、经验做法和未来展望。
十年来,湖南全力构建以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扎实推动高水平引进来和高质量走出去,与231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往来,实现“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全覆盖。
十年来,湖南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贸易规模由2013年的664.4亿元攀升至2022年的3518.1亿元,占外贸总比重由42.6%提升至50.1%。
▲在长沙举办的第三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上首次设立中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成果展。
政策沟通:迈上交流交往新台阶
主动加强与共建国家交流交往,结对了一大批友好城市,拓宽了对话合作渠道,打造了深化交往、增进互信的重要平台。
十年来,新增国际友城41对,总数达106对,居全国第九,遍布40个国家,其中共建国家占60%。老挝、马拉维驻长沙总领事馆开馆。国际友城间实质性合作不断深化,持续打造红色、和平、种子、制造、生态旅游、文化、减贫“湖南对外交往七张名片”。
成功举办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博鳌亚洲论坛全球经济发展与安全论坛、中国国际轨道交通和装备制造业产业博览会、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湖南(国际)通用航空产业博览会、世界计算大会等重要国际展会论坛,形成湖南特色的开放品牌活动和长效交流机制。
▲繁忙的岳阳城陵矶国际集装箱码头。
设施联通:构建互联互通新格局
五大国际物流通道和货运集结中心建设,为拓展与共建国家经贸投资合作空间奠定坚实基础。
截至2023年6月底,中欧班列(长沙)累计开行4168列,开行量连续4年居全国第一方阵。岳阳城陵矶江海联运通道开通岳阳—东盟国际集装箱接力航线以及至俄罗斯海参崴、香港等直航,城陵矶港成为长江中上游第三个百万标箱港口。“怀化—北部湾港”铁海联运班列、“怀化—万象”中老国际货运班列常态化开行。
湘粤非铁海联运通道实现湖南与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往返非洲的海运航线无缝衔接,首期覆盖非洲11个枢纽海港和20条至非洲内陆的公路和铁路。2023年1—6月,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实现货邮吞吐量8.1万吨,同比增加10.1%;稳定执飞至达卡、亚的斯亚贝巴、曼谷等5条全货运航线、323个航班。
▲图为长沙北站货场,中欧班列(长沙)从这里出发,通达30余个国家和地区。万文英 摄
贸易畅通:打造经贸投资新引擎
十年来,湖南与共建国家贸易规模由2013年的664.4亿元攀升至2022年的3518.1亿元;2013—2022年,累计实际使用外资1190.97亿美元,位居中部前列;累计新增境外企业1040家,实际投资额126亿美元,投资总量稳居全国前十、中部第一。
十年间,湖南建筑企业在54个国家修建了8000多公里公路、40个大坝、20多个港口,铺设通讯电线电缆达20万公里,实施了援塞内加尔竞技摔跤场、援布隆迪总统府等一大批标志性项目。
一批合作项目闪耀“一带一路”沿线。老挝“一路两园”项目、坦桑尼亚订单农业项目入选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务实合作成果;塞内加尔竞技摔跤场、乌干达卡鲁玛水电站等一批标志性工程项目,让路桥湘军、水电湘军、建筑湘军扬名海外。
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湖南加速推进铁路快速通关、出口“运抵直装”等便利化通关改革,“跨境一锁”和“区港联动”改革启动。十年来,长沙海关累计办理原产地证明74.38万份,签证金额2338.41亿元人民币。原产地证书自助打印率超95%,审核效率提升至“秒放”。
加速湘企出海,湖南打造“湘企出海+”综合服务平台,建成中国首家专门服务企业国际化运营的综合性公益平台——湖南企业国际化经营服务平台;探索多元融资渠道,成立省“一带一路”产业促进基金,支持省属国有企业“抱团出海”;开展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等。
▲中白工业园位是白俄罗斯最大的招商引资项目,也是中白两国重要的合作项目。
对非合作成为湖南国际经贸合作新亮点。长沙黄花机场与肯尼亚内罗毕机场开展卫生检疫国际合作,建立首个中非海关卫生检疫合作机制;扩大准入非洲农食产品,湖南相继实现乌干达干辣椒、肯尼亚水产品中国内地首次进口;成功试点对非易货贸易。
立足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两大国家级平台,湖南推动湘非合作不断向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发展。中非经贸博览会累计签约合作项目或合作协议336个,涉及金额533.2亿美元。
▲2023年6月29日,第三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在湖南长沙开幕。图为在长沙国际会展中心,中非客商“携手”前行。记者 崔楠 摄
6月30日,“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非洲加纳金芒果频道上星开播仪式”在中非经贸博览会上星启动,标志着由湖南国际频道和西非黄金数字电视台共同创办的加纳金芒果卫星频道在西非实现本土化运营,这也是中国第一家在西非实现本土化运营的卫星频道,频道覆盖西非中非23个国家、近5亿人口。此外,“加纳金芒果卫星频道项目”也成功入选《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务实合作成果文件清单》,为中非文化交流和经贸合作搭建了信息平台和沟通桥梁。
▲非洲加纳金芒果频道上星启动
资金融通:迈出多元融资新步伐
为共建“一带一路”, 国家开发银行湖南省分行累计发放“一带一路”贷款45亿美元、3亿欧元,中国进出口银行湖南省分行累计发放“一带一路”贷款1800亿元,带动“一带一路”相关商务合同460亿美元。湖南支持成立省“一带一路”产业促进基金,为省属国有企业“抱团出海”搭建融资平台。
2023年1—9月,湖南与共建国家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同比增长95%;积极推动中非跨境人民币中心建设,开通南非、尼日利亚等6个非洲国家货币对公即期结售汇业务。
▲尼日利亚Kano州杂交水稻试验田现场当地农民使用传统方式扬谷。
民心相通:树立人文合作新标杆
距离越来越近、经贸合作越来越热,在共建“一带一路”大框架下,湖南与共建国家开展了多层次、多领域的人文交流合作,共享成果。
成立中国—津巴布韦中医针灸中心(南部非洲首个中医针灸中心)、中国—巴基斯坦民族医药研究中心和中医药中心等。组织湖南知名中药企业“抱团出湘”,推动银黄清肺胶囊、风寒感冒颗粒和妇科千金片等中成药在津巴布韦成功注册。
▲2023年4月17日,塞拉利昂患者向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援外医疗工作者送锦旗。南华大学供图
湖南杂交水稻在60多个国家推广,向马达加斯加、菲律宾等20个国家开展30个农业援外项目,并在全国率先开展省级境外农业产业园建设。
湖南还支持建立中老职业教育产教联盟,3个职业教育标准通过老挝认证,成为我国输出老挝的首批职业教育国家标准。“中泰高铁职教项目”入选“中国—东盟高职院校特色合作项目”首批特色项目。
展望未来,白皮书指出,湖南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精神,落实落细落地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构建更高标准的互联互通网络,打造更高水平的产能合作高地,搭建更高层次的人文交流平台,培育更高质量的新领域合作增长点,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上展现新气象、彰显新作为、开创新局面。
监制/任帅
主编/谌伟春
编辑/李蕾蕾、杨昱琪
来源/综合红网、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