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人们常说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可事实上,自古以来,政治不过是战争的产物。在春秋战国那个弱肉强食的年代,谋略与武力往往并重,决定一个国家兴衰存亡的,不仅是武将的勇猛,谋士的智谋也至关重要。那么,赵襄子究竟是如何用计谋夺取代国,又取得了怎样的战略收益?且听我细细道来。
一、争夺代国,实现赵氏梦想
公元前453年,晋文公驾崩,其子晋出公继位。三年后,晋国正式分裂为三家,韩、赵、魏三家开始称霸。此时的赵氏,早有意占领代国。
代国,位于今山西大同及河北蔚县一带,是商周时期分封的诸侯国之一。那里盛产优质战马,对军事力量的增强大有裨益。此外,代国还拥有极佳的战略位置。它与赵氏发祥地晋阳和新兴都城邯郸遥遥相望,形成三角形之势,有利于统治。
赵氏先祖居住在晋阳,后来迁都邯郸。晋阳是赵氏的故里,那里曾两次挽救赵氏于灭亡的边缘。邯郸则是赵氏经过多次迁都最后选择的国都。占领代国,无疑能巩固邯郸的战略地位,也使赵氏形成稳固的三角布局。
赵襄子的父亲赵简子在世时,就梦想能占领代国。临终前,他嘱咐赵襄子务必实现这个心愿。赵襄子刚刚结束父丧,就登上常山观察代国的地势,思索夺取之策。
他渴望能不流血占领代国。于是派人前往代国调查,打探到代王有好色的软肋。赵襄子眼前一亮,终于找到了打开局面的钥匙。
二、姐姐的献身,代王放松警惕
赵襄子决定送自己的亲姐姐过去。他让姐姐嫁给代王,借此麻痹对方,令代王对赵氏没有戒心。
赵襄子的这个决定,对当时的姐姐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牺牲。在封建礼教森严的社会,女性地位低下,常常被当作政治联姻的工具。赵襄子为达成目标,不惜让亲姐出阁他国,这在当时也属常见手段。
代王收到美人,欣喜若狂。中原女子的姿色,又怎能和北方女子相比?代王对赵襄子这个小舅子更加亲近,频频示好。
赵襄子也不断示弱,扮作一个温顺无害的好弟弟,进一步取得代王的信任。代王完全放松了对赵襄子的戒心,栽入了他悉心设置的局中。
三、鸿门宴,设计击毙代王
几年过去,两国关系渐趋热络。赵襄子认为时机已经成熟,可以出击了。他设计请代王赴宴,历史上著名的“鸿门宴”由此诞生。
前687年冬,齐国田常伐鸿门(今河北鸿沟),大败赵军。后世借用“鸿门”来比喻重大的政治阴谋。赵襄子设宴的地点就叫鸿门,目的就是铲除代王,夺取代国。
酒宴之日,代王浑然不觉权谋,只以为两国关系更上一层楼。他高高兴兴前往赴宴,品尝珍馐美酒,观赏歌舞。渐渐醉意上头,举杯寻欢。
这竟是他在人世最后的欢乐。赵襄子给手下使了个眼色。侍从端着金斗走上前,假意要为代王斟酒,猛地一击向代王头部!
代王应声倒地,血浆迸溅,当场毙命。
赵襄子得手后,很快占领了无主的代国。通过诡计取得了这片战略要地。
四、三角之势牢固,赵国基业定
代国被灭后,成为赵氏稳固邯郸、连接晋阳的桥梁。这片土地为赵国日后发展提供了雄厚基础。
后人曹植曾写下“仰彼朔风,用怀魏都;愿骋代马,倐忽北徂”的诗句,赞美代马的骏速轻盈。代马高大威猛,成为赵国军事力量的有力后盾。
取得代马这一战略资源,使赵氏在三晋争霸中处于优势。正如《史记·六国年表》所说:“于是赵北有代,南并知氏,强于韩、魏。”
赵襄子用计夺取代国,锦上添花地圆了赵氏的野心。代国被吞并后,赵国版图不断扩大,国力日渐强盛,最终在战国七雄中脱颖而出。
商周以来的小诸侯,就此在历史长河中消失。它成为赵氏崛起的踏脚石,也成为赵国稳固统治的战略要地。
五、后人无法考证,赵襄子灭代的番外史记
赵襄子设计杀害代王,夺取代国的故事广为后人所知。但我们无法考证的,还有一些跌宕起伏的番外史记。
比如,赵襄子的亲姐在代国嫁作王后,过上了怎样的生活?她对弟弟设下死局有何看法?两国君王之间是否也产生了真挚感情?这一切已然湮灭在历史长河中。
还有,代王临终前是否也意识到落入圈套?他对小舅子莫大的信任是否让自己有一丝后悔?王室血脉的消亡是否使他心中不甘?我们无法得知他内心的真实想法。
种种疑问成为历史的谜。时过境迁,朝代更迭,我们只能从残存的记载中,总结先人的经验教训。如何在乱世求生存,需要足够的胆识和手段。借古鉴今,汲取历史智慧,这这就是我们研读历史的意义所在。
六、代王被击毙,赵襄子得偿所愿
酒宴上,代王应声倒地,他曾经高高在上的头颅此刻粉身碎骨。热血溅射,猩红一片。曾几何时,他还沉醉在酒精和歌舞带来的愉悦中,哪里知道死神就在身边!
代王在最后时刻,是否也体会到死亡的逼近?他眼中的惊恐和绝望又是何等?这一切只有亲历者才能说得清。
可以想见,他定是后悔自己过于轻信小舅子,大意失去戒心。然而悔恨已无济于事,命运的车轮无情碾过,他再也无力阻止。
赵襄子在得知噩耗的一刹那,内心是否也闪过一丝不忍?毕竟眼前死去的,还是自己多年相处的亲舅。然而身为政治家,更要顾全大局,代王的死对赵氏的称霸之路无疑是一大助力。
此时此刻,赵襄子的内心定是五味杂陈。眼看着心血悉数收获,他又要如何掩饰内心的喜悦?步步为营的布局终于结束,代国轻轻落入掌中。赵襄子此生最大的心愿,就这样实现了。
七、姐姐的牺牲,两难的处境
对赵襄子的亲姐而言,代王的死也必定掀起了心中万丈波澜。
她本是被弟弟设计嫁到代国,目的就是降低敌对势力的戒心。如今代王被害,她作为王后的身份尴尬无比。心爱的丈夫死在弟弟设下的政治诡计中,她的内心无疑痛苦不已。
可作为赵国公主,她更要顾全大局。所以最终只能接受这个现实,成全赵襄子的伟业。
姐姐付出了巨大牺牲,才换来赵氏一统河山的契机。她又是否会怨恨弟弟的决断,埋怨他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这些只有当事人才能道出真相。
无独有偶,这与后世的杨贵妃成全唐玄宗,杨玉环成全史可法如出一辙。为了家国大业,个人命运往往是可以牺牲的。
八、代国覆灭,百姓涂炭
鸿门宴上,代王被杀,王室血统就此断送。数十万代国百姓在一夕之间失去君主,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他们也许并不理解赵襄子的野心和布局,更不明白王室何以突然覆灭。朝夕之间,生活发生巨变,他们要面对来自异族的统治和融合。
我们无法得知,那些曾经的代国子民是怎样活过这个艰难时期的。新王朝的到来是否让他们的生活更加困苦?失去故土和自由,他们又做出了哪些努力去适应和反抗?
历史往往是胜利者书写的。代国的沦亡,夺去了一个民族讲述自身历史的权利。百姓的疾苦和奋斗,很难流传于史册。我们只能想象他们经历的巨变与苦痛。
九、晋国分裂,三家霸业争锋相对
晋国的分裂,使河东地区陷入动荡。三家门阀为争霸中原,你争我夺,勾心斗角。赵襄子灭代,为赵家一统中原积累了实力。
韩威子看到赵氏坐大,心生嫉妒。他也想效仿赵襄子的策略,先联姻,再找机会吞并另一支。于是威子先后和魏斯、魏犨联姻,意图分化魏晋关系。
赵襄子灭代的成功也让魏氏意识到危机。为应对赵韩联手的局面,魏襄子联合齐国,形成魏齐联盟。
三家鼎足之势对峙多年。期间,韩魏联手,几乎灭了赵国。好在赵国靠晋阳之固得以苟延残喘。后来,三家又反目成仇。这就是晋国分裂后,三家你争我夺的局面。
最终,秦国崛起,三家没能真正一统中原。但赵襄子灭代的布局,确实使赵国在这场争霸中更加强大。代地的战略价值,也在战国战争中充分显现。
十、秦国崛起,三晋落幕
公元前221年,秦王政统一六国,建立秦朝。晋国三家最终都没有逃脱被并吞的命运。秦朝规定全国实行郡县制,废除三家诸侯的封建制度。
从春秋到战国,晋国经历分裂与合并的过程。这期间,三家你争我夺,连番兼并和战争使百姓涂炭。诸侯们明争暗斗,而秦国则是真正受益者。
秦国早年一直位居西戎,不被中原诸侯看重。后来采取变法图强的方式,国力大增。秦穆公时期,实行连横联纵的策略。到秦孝公时,西戎六国之地,奠定霸业。
秦国之强大,也源自其在地缘政治上的巨大优势。它拥有崤函天险,控制六国要道。趁诸侯内耗之机,最终完成了对各国的兼并。占领战略要地和获得优质军马,对秦国实力的增强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而当年赵襄子灭代的布局,恰恰也利用了地缘政治优势。代国盛产良马,又连接赵国二大都城。代地沦陷后,马匹资源直接进入赵国军队。这无疑大大增强了赵国的军事实力,是赵氏崛起的重要素。
赵襄子运筹帷幄,以姐姐和亲王,最终达成心愿。这是政治家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的写照。也让我们看到,在乱世争霸的年代,个人和国家的命运是多么脆弱。
结语
历史的车轮不因一个国家或民族的覆灭而停滞。每一个朝代和政权的更替,都踩在前人血泪混杂的废墟之上。代国的消亡,为赵国奠定基业。赵国的灭亡,又成就了秦朝帝国。
今人研读历史,不能仅囿于故事和细节。更要反思历史发展的规律,汲取先人的智慧。唯有明鉴往事,才能对当今社会有更深的认识。历史并不只是昨日那已逝的华章,也有对今日现实的深刻启示。
上一篇:康熙驾崩当晚,雍正为何着急处死康熙多年的心腹?他得罪了谁?
下一篇:如果你是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