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记者 魏沛娜
中国色彩美学的本质是什么?
中国人是如何看待色彩的?
在《国色》这本书中,色彩专家郭浩以故事讲颜色,以颜色溯历史,呈现色彩在祭祀、文学、绘画等多领域的演变历程,让读者领略中国色彩美学的精深与生动。
▲《国色》
郭浩 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5年4月
资料介绍,作为中国传统色的研究者和推广人,郭浩致力于东方色彩美学体系的整理和复建。他介绍:“这本中国色彩美学史是从十四个维度去寻找中国色彩的特质和本质,体系宏大却结论清晰——中国色彩美学与西方色彩美学是不同的。说出这些不同,在表面是为了建立中国色彩美学的学科而努力,在更深处是为了重塑中国美学的现代性而努力,这本书的努力不过是个开始。”
在书中,郭浩分享了许多观点,例如他认为,五行与五色,是中国色彩美学的特质,却不是中国色彩美学的本质;中国人看待色彩,在哲学和美学的高度走得更远,我们把色彩看作生活方式,而不仅仅是生产方式;文献、文物和工艺还原,都是考证中国传统色的依据和支柱,文献记载的中国传统色,文物遗存的中国传统色,工艺还原的中国传统色,这三者相互考证,才能更接近于颜色的真相;无论从哪一个依据和支柱去考证,绘画、瓷器、丝绸都离不开中国传统色载体;站在人类文明的高度,我们不能在没有历史和文化的情况下谈论色彩,也不能在没有色彩的情况下谈论历史和文化。色彩在中国不仅仅是颜色块、颜色值,而是美学的历程、文明的缩影,这是中国色彩美学的基础等。
“期待研究传统色的同仁们联手,构建起一个跨学科、跨领域的协同平台,汇聚行业学者的智慧与力量,共同推动中国色彩美学走向一个更为严谨、科学的体系。这不仅是中国色彩美学的重建与复兴,还预示着一个充满无限可能与前景的‘色彩新时代’正在到来。”郭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