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12月20日-21日,“2023年广东省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成果推广暨广州市天河区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项目成果展示活动”在广州市天河区举行。12月20日下午,在中学展示专场活动结束后,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所长崔允漷,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书记安桂清,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课程资源与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吴刚平,浙派教育家、原浙江嘉兴一中校长卢明四位专家学者,针对老师们在学历案运用过程中的问题与疑惑,展开交流与互动。
四位专家学者,针对老师们在学历案运用过程中的问题与疑惑,展开交流与互动。
在编制学历案时,如何处理好“异学习”的问题?针对老师的提问,崔允漷说道:“这个问题的背景是,在班级教学背景下,如何真正落实因材施教。”在他看来,一个班级里有40个人,其实就有40种不同的学习,每个人的认知技巧、学习基础、学习方式、学习风格等都不一样,老师们千万不要把40个人当成1个人来教。
“为了学生的发展、服务学生的成长,在教学课堂里,一定要落实因材施教。”他表示,如果想在设计的过程中体现“异学习”,最主要的就是做到作业分层,把作业分成巩固类、检测类、挑战类,供不同类型的学生使用。同时,通过大单元学历案达成“异学习”,重点不在于设计,而在于使用的时候如何达成、体现因材施教。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所长崔允漷。
评价任务与学习任务的设计是否要分开?吴刚平指出,评价任务最初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后来逐渐发现评价任务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学习本身的功能有所重叠。“因此,评价任务与学习任务是可以叠加在一起的,但同时也可以分开,关键取决于老师如何选择,可以根据现实需要来分析和运用。”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课程资源与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吴刚平。
针对老师关于“用学历案教学,是否一定要按照学历案原本的设计开展学习”的问题,安桂清指出,相较于传统教案,学历案确实是一个能实现课堂转型的支架和工具,给老师提供促使学生迸发出乎意料想法的帮助,并且一定程度上回应了学生的需求;希望老师能借此工具转变教学观念、在课堂上灵活使用,而不是“把教学固定死,必须严格执行”。“对于教学而言,这个预设是为了提高生成的效率,而不是为了限制生成。”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书记安桂清。
有老师还提问,学历案的文本阅读量很大,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该如何解决?对此,卢明认为,针对学历案文本阅读量大的问题,老师们需要做设计改进,学历案并非要设计得很复杂、可以追求言简意赅。其次,学生喜欢与否,关键在于老师用什么语言来表达,是否站在学生立场、使用学生语言。此外,学生不喜欢阅读,老师是有责任的,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是老师的教学任务。“老师既要培养学生,也要引导学生。”
浙派教育家、原浙江嘉兴一中校长卢明。
活动上,还有很多老师现场积极提问,均得到专家学者们的认真回答与详细建议,引得阵阵掌声。
策划:王卫国 李阳
统筹:尹来 梁艳燕 叶可可 游曼妮 刘哲
采写:南都记者 梁艳燕 孙小鹏 杨晓彤 叶斯茗 实习生 马蕴凌 区栩婧
视频:马强 蔡文茵 罗雪纯
摄影:冯宙峰 陈辉
技术:麦毓轩
设计:张博 张许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