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款问界M7发布后,订单一路上升,目前已经超过12万辆,11月交付超过1.5万辆,预计12月交付交过2万辆。
由于订单快速增长,问界宣布“提车不跨年”的政策,否则就给予3000元补贴。与火爆的问界M7相比,但智界S7就有点静悄悄了。
发布会上,智界S7预定订单量已经超过2万辆,如今却没有公布任何订单数量。关键是,华为将更多先进技术用在智界S7上。
例如,智界S7搭载了华为超视距代客泊车技术,最新一代DriveONE 800V高压碳化硅黄金动力平台、华为数字底盘技术、800V快充技术等。
还有全向防碰撞技术、最高可以实现AEB刹停速度为110km/h以及华为ADS2.0高阶智能驾驶系统等,高端技术应有尽有。
余承东都表示,智界S7对标的是特斯拉Model S,但起售价仅为24.98万,首销期下定可享受价值55000元的权益,每卖一辆都是亏损的。
然而就是这样一辆智能电动汽车,无论是华为还是奇瑞都没有公布更多订单数量,难道华为光环也不好使了?
其实,拿智界S7与问界M7比销量,本身就是一个错误,两者技术路线不同,当下的国内环境,增程比纯电更受欢迎,尤其是在中高端汽车市场。
毕竟,增程汽车也享受绿牌和免税政策,也没有旅程焦虑,更何况,SUV已经超越轿车成为国内最受欢迎的车型。
即便是特斯拉Model 3的销量,也远低于Model Y。
其次,在20万以上的纯电车型中,用户基本都选择了特斯拉,即便蔚来,11月份也仅交付约1.6万辆,而特斯拉则超过了8万辆。
比亚迪在纯电车型的销量与特斯拉相当,但多数都是海鸥、海豚等。
高端车型海豹和汉EV,只有汉EV凭借超大尺寸等优势,每月才1万多的销量,但起售价已经降到19.98万,比特斯拉Model 3和智界S7都便宜。
智界S7作为一款新入市的车型,还没有经过市场的检验,自然有很多用户观望,而问界M7已经是第二代车型了。
最后是智界S7产能有限,消息称,目前很多展车和试驾车都没有到位,交付量自然上不去。
新款问界M7发布上市后,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余承东不仅向工厂增加了2万名工人,还向供应链投资了10个亿,加速提升问界M7产能。
随着智界S7产能的提升,华为等也将公布销量数据。
还有一点就是,用一位车评人的话说,问界M7销量远好于智界S7,差距就在一个油箱,这也再次证明,国内市场更喜欢插混或者增程汽车。
尤其是理想汽车销量遥遥领先,单月交付超过4万辆,售价更是超过30万,越来越多的汽车开始推出增程车型,这已经说明国内市场的需求。
增程虽然更受市场欢迎,毕竟过渡产品,纯电等才是未来趋势,理想已经推出了首款纯电MPV,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纯电车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