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朱可夫被称为战神,但有一个情况就是,朱可夫指挥的战役虽然最后都能取胜,但己方的损失远远大于敌人。比如朱可夫的成名战,与日军的诺门罕战役,朱可夫的伤亡是日军的两倍。白俄罗斯战役,朱可夫伤亡77万,德军伤亡40万。朱可夫并不是百战百胜,也遭遇过失败。
那就是在莫斯科保卫战后,朱可夫策划消灭德国第九集团军,朱可夫调动苏联七个集团军,190万人,虽然,苏军气势汹汹但是最后给德军打了反击导致苏军阵亡和被俘26万人,伤残50万人,而德军仅仅伤亡4万人,在加上之前的白俄罗斯战役、苏军伤残77万人,德军40万,以及对日本那次诺门坎战役也是日本的2倍,可以说朱可夫的元帅之位是在无数白骨上建立的。
十月革命后,腐朽的沙俄被推翻,社会主义苏联诞生,但数百年的传统不是丢就能丢的,在苏联将领眼中士兵依旧是消耗品。二战时,苏军进攻方式被称为波浪式进攻。最前面的两股波浪是荷枪实弹的,而后面两股波浪通常是赤手空拳。当前面的两波人被打倒后,后面的队伍就跨过他们同志的尸体,并捡起死者再也不需要的武器继续进攻。
总的来讲,朱可夫作为一名苏军将领,他的身上也存在着迷信蛮力的一面,同时他也不得不面对苏军素质低下的现实。为了取得胜利,朱可夫只能不断地增兵,进而以数量优势打败德军的质量优势,而这必然会让苏军付出更多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