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向一帆
学校场地太小,学生体能得不到充分锻炼,这一问题困扰许多办学场地较小的学校。 5月10日上午,在武汉市汉阳区西大街小学“聚焦素养提升 强化体育赋能”西大街教联体活动上,西大街小学根据经验探索,给各教联体成员分享了自己的“破冰”小妙招:夯实小课堂、丰富大课间、利用小竞赛推动大活动。
“小场地”也能提升“大体能”
“虽然我们的教师团队很专业,但受办学条件限制,学生活动空间很小。从最近一次国家体质测试数据来看,学校的成绩不算理想。”西大街小学校长吴颖静,首先向教联体各成员校介绍了学校面临的实际难题。
西大街小学学生在做体育运动
如何在小空间内,迅速提升学生体能?经过思考和精心准备,西大街小学体育组决定将问题一一突破。运动场地小,能否用既受学生喜欢,又不受场地限制的运动来丰富大课间?于是,该校将学生喜爱的“tobata”和“八段锦”与跑操整合,并将每个部分录制成视频,课内外加强练习,并推行实时评价和人人通打卡,多管齐下。在课堂内外勤练,20分钟大课间效能大大提升。
场地带来的矛盾得到缓解,怎样提升学生运动质量?为解决这一问题,该校体育老师决定夯实“小课堂”提升“大体能”,即在体育课堂中“教会”。“我们围绕学生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5大身体素质,搭配了合理的练习。还会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选择不同的练习方法。”该校体育组组长高艳说,低年龄段学生,老师会在课堂上为学生安排慢跑、跳绳等提高身体协调能力的运动,高年级学生则会添加如立定跳远、原地高抬腿等加强学生核心力量的运动,合理高效提升学生体能。
不仅如此,在西大街小学,丰富多彩的校级比赛,也“刺激”了孩子在体育竞技上的心。为考察教学成果,西大街小学在项目、时间和方式等多个维度上设置了竞赛活动,每月有跳绳、短跑、立定跳远等“校园吉尼斯”赛;每学期有体能技能大比拼赛;每年有班级足球联赛和篮球赛等赛项。丰富多彩的比赛,也让学生们有了锻炼的积极性。
此外,家校协作也是该校提升学生体质的好方法。吴颖静校长说,平时,学校会给学生和家长布置亲子健身“作业”,还会邀请体测不合格的学生,根据自身意愿加入“体质提升团”,每天早上趁课前,由老师和家长志愿者轮流带领,进行体能训练,家校合力提升学生体能。
一增一减培养健康体魄和人格
“在小场地,开展多样的体育活动,这让孩子们在30分钟的大课间里,既享受了快乐,又锻炼了身体,动中有静,静中有享,这样的方式有效地提升了学生们的身体素质,是一次非常不错的探索。”活动现场,来自汉阳区教育局的两位专家,也为西大街小学“小场地”提升“大体能”的智慧点赞。
西大街小学学生在做体育运动
除了在体育锻炼上为学生做加法,西大街小学还在素质教育考核上为学生做减法。通过这“一增一减”,学生不仅收获了健康的体魄,还健全了人格。
教育不是靠说教指挥,而是身体力行。为培养学生热爱运动、热爱阅读和保护视力的好习惯,当学生们在校完成这些内容时,老师都会陪在学生身边做表率,让关键时刻的陪伴从“人在”走向“心在”。不仅如此,由于学校除体音美及信息技术课程外,其他综合学科大都兼任。为让兼任学科教师从“兼任”走向“主责”,学校还规范了教研、统一了教案,明确了实验要求,规定了考核方式,让素质教育人人有责。
此外,学校也为学生体质和视力健康做出许多改善。在体质健康方面,该校加大课间运动量,改广播操为跑操加体能,同时增加体育家庭作业,针对体测中的弱项进行训练和打卡。课堂上,积极推进短绳或武术大课堂,课后坚持开展月度赛、学期赛和年度赛,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在视力保护方面,学校在各班设置“两米线”,保证第一排学生与黑板(电子白板)间的科学视力距离,同时调整学校菜谱,适当增加猪肝、胡萝卜等对视力健康有好处的菜品,还增加座位调换频次和方式,保证学生用眼方式不固化不僵化。不仅如此,学校还在各班设置“作业提醒员”“零拖堂提醒员”,增设“周四黑板日”减少使用电子白板时间,多种方式保护学生视力。
在西大街教联体,每月一次的校际交流会,也让各成员校亮出优点。“我们的成员校每月展示以‘五育’中的一个项目为主题,呈现自己的经验做法,利用项目化学习的方式,深度研究展示一个项目,问题共研。”吴颖静校长说,通过交流各成员校既可以彰显特色,更提倡问题驱动,哪里有困难就在哪里破冰,用集体智慧,助教联体学校携手共进。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