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合组织(OECD)开展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调查结果显示:法国初中生数学成绩和阅读理解成绩过去十年大幅下降。
为此,法国国民教育和青年部长加布里埃尔·阿塔尔公布了详细的教育改革措施,包括推动法语和数学科目分层教学、引入新加坡数学教学法,以及推广人工智能辅助学习等。
教育改革一直是法国政府的施政核心,然而过去十多年,三届法国政府都进行了教育改革却收效甚微,根本原因在于教育沦为选举政治的博弈工具,改革措施难以确保连贯。未来马克龙政府想在此领域获得成功,要避免教育改革被政党政治左右。
每年约15%的法国小学毕业生无法适应初中生活
法国现行教育体系面临诸多问题。首先,法国的基础教育质量下滑严重。在此前的PISA评估中,法国15岁学生的平均分低于OECD国家平均分,每年约有15%的小学毕业生无法适应初中生活。因此,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业质量下滑成为法国教育改革首先要攻克的难题。
其次,教育公平原则受到威胁。PISA的调查还显示法国学生的成绩与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密切相关,富裕家庭的学生数学成绩远高于劳工阶层家庭的学生。法国教育部2022年出版的《学校的状态》报告显示,“过去30年中,教育不平等现象明显加剧”。劳工阶层子女普遍难以在义务教育阶段获得应有的基础知识和能力,文凭偏低和技能薄弱造成就业困难,进一步加剧了社会不平等。
此外,高等教育也面临危机。经合组织2017年发布的《教育概览》显示,法国25至34岁的青年中仅有44%接受了高等教育,低于欧盟国家平均水平。自2003年世界大学排名兴起后,法国大学的国际排名较英、美、德等国相对落后。以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行榜为例,2010年之前法国进入世界前100名的学校仅有三四所,大学排名的落后反映了法国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在下降。此外,法国高等教育长期实行法国大学校与公立大学并行的双轨制,这种二元结构造成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妨碍法国高等教育适应急剧变化的国内外形势。
确保教育公平是法国政府教育改革核心目标
教育一直是法国历届政府的施政核心之一。法国总统马克龙曾在2017年和2022年两次竞选纲领中明确提出“建立让所有人成功和卓越的学校”,并基于法国教育系统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未来的改革目标:确保教育公平,提升教学质量,提升大学国际竞争力,并强化职业教育。
确保教育公平成为近年法国政府教育改革的核心目标。马克龙政府强调提高社会包容性,减小教育差距,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平等获得高质量的教育。他的目标之一是通过改革实现更公正的教育体系,主要举措包括在初等教育阶段为弱势群体提供课后辅导,加强在“优先学区”的师资和预算倾斜。
提升教育质量的举措包括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工资、开展个性化教学、缩小班级规模、加强家校关系和发展数字化教学等。法国政府计划2024学年“所有教师每月无条件多获得125至250欧元的净收入”。在高中教育阶段,调整学科结构和考试评估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跨学科学习,帮助高中毕业生更好进入高校。
此外,马克龙政府还提出扩大大学自主权,使大学能够自主地制定教育计划和招生政策,并参与国际化竞争。马克龙表示,长久以来的双轨制高等教育体系,即高等精英学院负责精英教育、大学负责大众教育的体制已不符合时代发展,未来大学应成为人才培养的支柱。高等院校还应注重建设短期职业教学项目,依托学徒制等教育培训形式,开展更具针对就业市场需求的教学。
最后,马克龙政府大力推行职业教育改革,通过提供更多培训和就业机会增加职业高中吸引力。法国政府计划每年向职业高中教育额外拨款10亿欧元,通过为学生提供实习报酬等多种方式,推进职业高中教育改革。
政权更迭导致教育改革朝令夕改
马克龙政府的教育改革目标和举措,顺应了新时期法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也回应了民众关注的教育公平和质量的问题。但法国近十多年来教育改革的症结在于,历届政府的改革措施无法延续,朝令夕改成了法国教育独有的“景观”。教育问题通常成为总统候选人的竞选筹码,总统政治派别和立场的变化导致教育政策频繁更迭,或者只在细枝末节上修修补补,而缺乏战略性部署和长远规划。法国前教育部官员玛丽埃尔·德萨内斯曾表示,“如果每个部长都改变教育政策,我们就不可能有名副其实的教育政策”。
从2007年到2023年16年间,法国经历了萨科齐(右派)-奥朗德(左派)-马克龙(中间派)三种政治力量更迭,三届政府都开展教育改革,意图以此撬动社会政治改革,但实际上只是微观政策的左右摇摆,或者缺乏政治远见的妥协,比如奥朗德政府曾为初等教育学生减负,降低数学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性,后来被诟病导致了法国中学生数学水平大幅下滑。
如果马克龙政府的教育改革想取得成功,要克服选举政治中的短视冲动,避免改革被政党政治左右。其次,要把教育当成长久的事业投入,尊重教育本身的运行规律,并从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的整体目标出发认识教育问题,从统揽全局的角度建立完备有效的制度保障体系,并进行长远规划和顶层设计。最后,还要理顺国家战略逻辑与教育发展逻辑的关系,理清内部关系与权责,切实有效地依法保障改革政策连贯性。
作者:吴盛博
文:吴盛博(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区域研究中心讲师) 图:新华社 编辑:刘畅 责任编辑:杨阳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