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博物院的云纹铜禁,是我家豆丁印象最深刻一件博物馆展品。
作为我的“腿部挂件”,豆丁打小去博物馆的次数跟逛游乐园不相上下。若要问我该如何给孩子做美育教育,那我的答案只有一个:去逛博物馆吧。
沉浸式逛博物馆,绝对是美育教育的绝佳场所。在这里,孩子观摩艺术品和文物,更好地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发展,也培养了孩子最顶级的鉴赏能力。
有个段子,不知真假:
王国维曾请末代皇帝溥仪鉴赏一样古董。
谁知,溥仪将这样古董拿起来看了几眼就放下,直言眼前的古董是个赝品。
众人不服,要个说法。对此,溥仪只是说:
“这个东西跟我家的不同”。
“宁啃仙桃一口,不吃烂杏半筐”。想要孩子有更好的眼界和品位,恕我见识浅薄,只有博物馆!
博物馆中的展品,往往能引发孩子对历史事件、艺术背后的故事和创作意图进行思考。通过观察不同的展品,也培养孩子多元化的思维方式,学会从不同角度去理解事物。
就拿豆丁的心头好“云纹铜禁”来说。
它为何叫“禁”?背后有着怎样的动人故事?
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人用心良苦地颁发过“禁酒令”。
云纹铜禁正是中国第一个“禁酒时代”留下的实物见证。
在河南博物院的展厅里,云纹铜禁附近的参观人数是最多的。“显眼包”本包的它,不仅是个“大块头”,更因为铜禁周身布满了错综复杂的镂空云纹,制作之精美堪称巧夺天工,尽显繁复华美的气质。
面对鼎鼎大名的云纹铜禁,豆丁客串了一把金牌导游。向我普及了下云纹铜禁的“前世今生”。如今看上去瑰丽浪漫的云纹铜禁,其出土时更像一包捏碎的方便面渣。
这是说真的啊。河南博物院修复师王琛第一次见到装满两个麻袋云纹铜禁碎片时,倒吸一口凉气,附兽、座兽全部脱落,且面板严重变形,很多云纹也剥落缺失了,整件器物已经碎成了数百个碎片,面目全非。
面对这样一堆碎片,王琛跟随父亲王长青先生——我国青铜古器文物修复界的大家之一,开启了长达3年、20种修复工艺的云纹铜禁修复之路。最终,使得云纹铜禁重放异彩。
看完展品,我和豆丁立马冲到文创商品,想买“云纹铜禁”同款小醉猫冰箱:一只小醉猫横躺于酒案之上,爪里仍握一瓶酒,夸张可爱且醉醺醺的神情仿佛在提醒人们“酒虽好,切勿贪杯”。
可惜啊可惜,没买到。
不怕,河南博物院满坑满谷塞的全是文物。后来,选了不同版本的妇好鸮尊的冰箱贴,以及武则天赎罪金简铜尺。
为啥豆丁能说出这些门道?定下去郑州旅游的日程之后,我就下单了一本书《漫画国宝第一辑:河南博物院》,出发前豆丁已经列好了“十件必打卡的文物”。等到了地方,按图索骥。
而购物环节也是我和豆丁的最爱。文创冰棍是必买的,其次就是冰箱贴。谁不喜欢买买买,即使是豆丁这样的小女生也抗拒不了。
还有盖章。甭管逛美术馆还是博物院,我和豆丁都会带上盖章本。遇到小气的博物馆,非要买独家文创才给盖章,我们也是“应买尽买”。
看展嘛,环节多一点,节目丰富一点,没有人会不喜欢。这些,你学废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