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上午,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第一医院副院长张俊杰亮相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首场代表通道采访活动。记者在张俊杰走下通道的第一时间就采访了他。
张俊杰用“激动澎湃”来形容走上代表通道的感受。“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医务工作者,能够有这样一个机会来到代表通道,展示我们代表为人民履职尽责所做的工作,我感到非常自豪。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这是我的无上光荣,也是我接下来在代表履职过程中要去好好努力的方向。”张俊杰说。
结合自己作为心血管病医生27年的工作,张俊杰在代表通道上一语双关讲述了两个关于“动心”的故事。为什么挑这两个故事?“我想这也是体现代表源自于人民,代表要为人民的生命健康去努力——不光是治病救人,在临床工作中我们碰到了老百姓的难点痛点,我们作为代表有责任去履职尽责、去梳理出一份份针对性强、惠及面广的建议,来帮助老百姓解决这些难点痛点、守护人民的健康。”
张俊杰讲述的第二个故事,就集中体现了他的想法。去年,张俊杰在全国人代会上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医学影像“云胶片”应用的建议》。建议提交后,得到相关方面高度重视,不仅江苏率先建成全省卫生健康云影像平台,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全面接入,而且国家卫生健康委等七部门也发布指导意见,进一步推进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我觉得真的是体现咱们国家的伟大和了不起。”张俊杰表示,在我国这样巨大的人口规模中实现医疗大数据的收集和互认,需要国家整体的医疗制度设计,需要IT行业硬件和软件平台的支撑,需要所有医护人员的参与,还需要对老百姓呼声的重视,多方面的支持汇聚才建成了这样一个平台。“外地就医的老百姓再也不用拎着一大袋子胶片东奔西跑了,通过平台就能解决这个问题,极大地提升了就医的感受,省钱、省心又省力,科技真正为老百姓服务。”张俊杰高兴地说。
说到科技,时下人工智能大热,面对AI是否会取代医生的提问,张俊杰表示,人工智能短时间内取代不了医生,但是某些特定的专业可以辅助医生。在他看来,人工智能源于高水平医生的临床经验,但是医学在不断发展,很多看似原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现在已经可以完成——比如“代表通道”提到的88岁患者接受心脏不停跳手术,10年前是不可想象的,但随着医疗技术、医疗装备、临床研究的发展,今天已经可用新技术和中国人原创的装备成功救治。“所以我想人工智能的辅助,是需要我们这些科技工作组来掌握来引领,最终是为我们所用。”张俊杰总结说。
88岁患者接受心脏不停跳手术时,需要更换的介入瓣膜当时被国外垄断,张俊杰毅然决定使用团队参与研发的国产二尖瓣夹,通过微创介入技术,成功修复瓣膜。就这个故事,有记者询问,国产医疗器械这两年水平怎么样了?“国产医疗器械特别是在心血管医疗器械方面,有些产品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可以替代进口的产品。”张俊杰答道。
作为来自江苏团的全国人大代表,张俊杰向江苏网友问好:“江苏的网友们大家好,我是来自南京市第一医院的人大代表张俊杰,为做好人大代表的履职工作,我会尽心尽责,继续努力!”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陈月飞
摄影 吴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