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旅游市场中出现了一种令人唏嘘的现象。仅仅 3 年多的时间,就有众多项目累计亏损超 5 亿元。古城古镇如雨后春笋般批量涌现,它们曾带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风情吸引着游客的目光。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项目却未能持续保持吸引力,纷纷陷入沉寂。或许是前期规划的不足,或许是运营管理的不善,这些古城古镇在热潮过后,留下的是一片破败与落寞。这警示着旅游行业,在追求规模扩张的同时,更要注重品质提升和可持续发展,避免重蹈批量涌现又批量沉寂的覆辙。
据工人日报报道,近期,位于湖南张家界的大庸古城引发公众关注。数据显示,这一项目总投资约25亿元,但运营3年多累计亏损超5亿元,去年上半年仅约2300人购票,日均购票人数不足20人。
有专家表示,“2016年住建部等部委鼓励各地培育特色小镇,一些地区不顾自身情况跟风上马,很多缺乏经验的地产商也想分一杯羹。”2018年,国家发改委对全国特色小镇进行测评,419个“问题小镇”被淘汰整改,其中许多是以仿古为特色的小镇。
有游客表示,“各种古镇就像复制粘贴的,相似度高达99%。”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24中国古镇旅游发展报告》显示,有51.3%的受访者认为目前古镇之间有一些相似,有38.5%的受访者感觉古镇都很相似,缺乏独特之处。
“公众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水平不断提升,对旅游产品的要求自然也更高。当下,很多古城古镇项目缺乏历史底蕴支撑,加之定位不清晰,运营方经验不足,跟风效仿不断,导致同质化现象严重,游客自然不买账。”北京联合大学在线旅游研究中心主任杨彦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