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夷山国家公园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科研人员在此发现了 2 个全新的物种。这一发现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照亮了生物多样性研究的领域。这些新物种的出现,不仅丰富了地球上的生物种类,更为我们深入了解大自然的奥秘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它们或许有着独特的形态、生活习性,或许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生态价值。武夷山国家公园作为重要的生态保护区,此次新物种的发现再次彰显了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卓越地位,也让我们对大自然的创造力充满了敬畏之情。
双孢小蘑菇(资料图片)
霜盖拟疣柄牛肝菌 曾念开 摄
记者18日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获悉,该所联合江西农业大学、海南师范大学、生态环境部南京环科所、海南医学院等单位,在武夷山国家公园发现2个大型真菌新物种——双孢小蘑菇和霜盖拟疣柄牛肝菌。相关研究成果已于近期分别发表在菌物学权威期刊《菌物检索》和《植物分类》。
双孢小蘑菇为小蘑菇属真菌。与蘑菇科其他类群相比,该属物种子实体普遍较小,样本采集、处理和观察难度较大,因此被研究和认知较晚,属内物种近半个多世纪才被集中发现和描述。此次发现的双孢小蘑菇,因绝大多数担子产两个孢子而得名。至此,我国小蘑菇属物种数量增至35个。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小蘑菇属物种个头较小,难以作为食用菌加以利用,但它们作为根际真菌,对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积累具有重要影响,如某些种类可显著促进药用植物所含芳香成分的积累,有着潜在开发空间。
霜盖拟疣柄牛肝菌则为拟疣柄牛肝菌属真菌,命名源自其独特的形态特征:菌盖表面红褐色,上覆一层薄薄的白色粉霜,菌柄表面密覆浅褐色、褐色至红褐色的鳞片,菌盖表皮的菌丝上部分比较纤细,下部分则较粗大。作为一种外生菌根真菌,霜盖拟疣柄牛肝菌能与壳斗科植物形成共生关系。这种互惠共生的特性使其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为研究菌根真菌与植物的生态互动模式提供了一条新线索。
截至目前,该团队已发表17个在武夷山国家公园发现的大型真菌新物种。(记者 张辉 通讯员 颜俊清 曾念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