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串手串赚代加工费这种所谓的“手工活代加工”看似诱人,实则暗藏骗局,人们必须提高警惕。一些不法分子打着串手串轻松赚取代加工费的旗号吸引人们入局。他们往往承诺可观的收益,让不少人尤其是想在家兼职的人群心动。然而,在参与者交纳一定的所谓“材料押金”后,就会面临重重刁难。要么以产品不合格为由拒绝支付代加工费并扣下押金,要么交付成品后失联消失。这种骗局利用人们的赚钱心理,给许多轻信者带来了经济损失,大家要认清其本质,避免上当。
需要注意的是,当前随着一些群体在就业上的压力增大,全社会都要像重视防范打击电信诈骗一样,更加重视对类似与就业、投资相关的骗局的打击和防范。
朱昌俊丨媒体评论员
下单并付货款后,将珠子串成手串,再寄回去,过些天,公司会返回货款和代工费。这样在家就可以完成的简单工作,如果纯手工,每天可赚一两百元代工费。吉林市一家公司推出的代工招聘,吸引了许多宝妈、老年人。孰料,2025年1月1日公司“大促销”后,1月3日,公司再未正常回款。数百名代工者,少的数千元,多的五万多元货款,回款无望。1月16日,澎湃新闻从相关权威渠道获悉,目前,警方已经立案,相关公司代表人孙某某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还在调查办理中。
该公司需要代加工的蜜蜡朱砂手串©澎湃新闻
在家就能制作,包教包会,简单易学,还能获得高额代工费,这样的手工兼职,对于一些宝妈、老年人群体,的确是相当有诱惑力。然而,天上不会掉馅饼,一切看起来像“从天而降的馅饼”的“好事”,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可能是陷阱。
更让人唏嘘的是,类似的“手工活代加工”骗局,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仅是公开报道中,诸如“代加工茶叶”“代加工钻石画”“代加工精品香”等诈骗案件,就已经曝光了无数起。可以说,这已是一种类型化的典型骗局。但依然有人故技重施并得逞,说明对它的防范还有着很大的漏洞。
以此案为例,相比以前出现的类似骗局,受害者多是在互联网平台上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方式获得诈骗信息,它一来是以代理主播真人出镜的方式直播“招工”,很容易增加可信度;二来,由于视频传播广,受害者群体规模往往很大。如一名接受采访的受害者发来的表格显示,仅她统计到的受害者就超过200人,涉及货款和代工费达500万元。据此,这也提醒平台需要加强对这类代工“招工”类直播和视频的审核把关,防止为骗局推波助澜。
同时,公安机关在打击相关案件时,也有必要加大协同治理。一方面,需要将查处案件和普及防骗知识结合起来。尤其是要重视推动此类防骗教育的下沉。毕竟,这些骗局主要瞄准的就是一些文化程度不同、收入不高、无固定职业的宝妈和老年人群体。另一方面,各地在对这类案件进行查处时也有必要加强跨区域的信息共享,并将之同步通报给相关网络平台,让更多的地方、责任主体对这类骗局能够及时建立协同防骗意识,缩小不同群体、区域的信息差,并推动防骗教育的普及。
需要注意的是,当前随着一些群体在就业上的压力增大,全社会都要像重视防范打击电信诈骗一样,更加重视对类似与就业、投资相关的骗局的打击和防范。要知道,高发的诈骗活动往往让一些家庭陷入巨大的困境,也影响到社会秩序和稳定,有效遏制诈骗犯罪,本身也是确保民众财富安全的基本要求。对于各类诈骗活动,既要注重事后的打击,也要强化前端的预防,将之纳入到基层治理当中。同时,诈骗活动层出不穷,也提醒个人,必须提高警惕,切不可低估骗局的可能性和迷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