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云山保护区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在这里发现了8个天蛾科新记录种。戴云山保护区本就宛如一座自然的宝藏库,此次新记录种的发现更是彰显出它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这8个天蛾科新记录种犹如隐藏在保护区内的神秘精灵,它们独特的形态、习性和生态特征为生物研究提供了新的素材。这一发现也提醒人们,这片保护区还有许多未知等待探索,我们需要不断深入研究,保护好这片珍贵的自然栖息地,让这些新发现的物种以及众多生物在戴云山保护区里自由生长繁衍。
11日,记者从福建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获悉,该保护区在开展蛾类多样性及资源评价研究期间,发现了8个天蛾科飞蛾新记录种。
佛瑞兹长喙天蛾
锯翅天蛾
昆虫是陆域生物中物种多样性最高的类群,其中以蝴蝶与飞蛾为代表的鳞翅目昆虫,占全部昆虫物种的23%-25%。蝴蝶常因绚烂夺目的外观获得更多关注。但其实,飞蛾的物种多样性是蝴蝶的8-10倍。戴云山保护区地处戴云山脉核心主体部位,是全国单位面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自然保护区之一。此前,该保护区已记录蛾类223种,但保守推估至少超过800种。
背带长喙天蛾
红鹰天蛾
2021年,为摸清家底,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联合闽江学院黄嘉龙博士团队,开展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蛾类多样性及资源评价研究》,至今已调查超过400种飞蛾。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发现了8个天蛾科飞蛾成员,包括福建省新记录种科罗拉雾带天蛾,以及7个该保护区的新记录种。
科罗拉雾带天蛾
这8个天蛾家族新成员的共同特点是不畏严寒。其中,科罗拉雾带天蛾为中型天蛾,在戴云山保护区出现于早春三月,数量非常稀少,目前仅有一份标本记录。过去,福建省内相关资料没有关于该物种的记录,福建证据标本即来自戴云山保护区此次调查所得,并正式记载于最新出版的《中国天蛾科图鉴》。
南亚雾带天蛾
和科罗拉雾带天蛾一样,南亚雾带天蛾、锯翅天蛾、史氏绒毛天蛾、红鹰天蛾等4个戴云山保护区新记录种,也仅在冬季至早春季节出现。此外,茜草后红斜线天蛾、背带长喙天蛾、佛瑞兹长喙天蛾等另外3个戴云山保护区新记录种,也在冬季调查期间出现,但主要出现在春、夏、秋季节。
过去,昆虫资源调查集中在气温较高的春夏季,冬季至早春期间活动的种类往往容易被忽略。福建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开展相关昆虫资源本底调查时,将会特别留意这些寒冷季节出没的特殊类群。
茜草后红斜线天蛾
史氏绒毛天蛾
(记者 张辉 通讯员 黄雅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