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拟于15日结束大地震“警惕期”》
日本在经历大地震后,拟于15日结束所谓的“警惕期”。这一举措反映出日本官方对地震后续态势的一种判断。在大地震发生后,“警惕期”内各方严阵以待,从应急救援到基础设施的临时维护,都在高度紧张的状态下进行。即将结束这一时期,意味着相关部门认为当前地震引发的紧急危险状况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然而,这并不代表完全放松,地震带来的诸如建筑修复、灾民安置等诸多问题仍需要长期努力解决,而且地震的后续影响可能还会持续显现。
新华社北京8月14日电 针对日本气象厅近日发布的大地震发生可能性增高的提示,日本内阁府13日说,如果没有监测到异常地震活动和地壳变动,预计将于15日结束为期一周的大地震“警惕期”。
日本宫崎县近海8日发生7.1级地震,日本气象厅当天晚些时候发布提示信息,警告日本东部太平洋南海海槽发生大地震可能性增高,呼吁民众未来一周左右提高警惕、做好防备。
日本气象厅13日通报,宫崎县近海发生地震后,在南海海槽大地震的假设震源区域,截至13日中午累计监测到23次震度1以上的有感地震。自12日7时起,该区域已至少24小时没有发生地震。
日本气象厅设定的地震震度由弱到强分别为0至4级、5弱、5强、6弱、6强和7级,共10个等级。根据该部门的说法,截至13日中午,尚未监测到南海海槽大地震的假设震源区域有异常地震活动和地壳变动。该部门称将继续密切关注这一区域相关动向,呼吁民众按政府部门提示采取防灾措施。
日本内阁府13日说,如果持续没有异常情况发生,将于15日17时结束大地震“警惕期”。不过,内阁府仍呼吁民众在平时做好应对大地震的准备。
根据日本媒体说法,一旦南海海槽发生大地震,日本太平洋沿岸包括东京在内的关东地区至九州、冲绳将遭遇强震和海啸。最严重情况下,大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预计超过32万,损毁房屋至少238万栋。(张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