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下汤遗址发布的最新考古成果令人瞩目。下汤遗址在国内同时期达到了规格最高的水准。此次考古成果犹如一扇通往古老文明的窗口,为我们展现出当时社会的丰富画卷。遗址中出土的各类遗物,无论是陶器、石器还是其他遗迹现象,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这些发现有助于深入了解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组织结构以及文化发展脉络。它是考古工作者辛勤探索的结晶,也将成为研究古代文化发展进程、区域文化交流融合等多方面内容的关键依据,对丰富中国古代文化内涵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昨天(27日),浙江下汤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
从2015年至今,考古团队通过研究陶片材质并结合碳十四测年方法,初步判定,下汤遗址中大型墓葬的年代距今约9000年,随葬品共计52件,其中陶器超20件,这是迄今为止国内同时期墓葬中随葬品数量最多、规格最高的一座。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馆员 仲召兵:它的年代跨度特别长,是上山文化遗址群里面年代跨度、延续性最长的一个遗址。
下汤遗址已发现遗存大量红烧土的广场遗迹,发掘陶器坑、陶器堆20余处,出土陶器300余件,包括罐、杯、盘、碗等器型,为研究中国早期农业社会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样本。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秦岭:这个遗址有环壕、有建筑区、有专门的储藏区,它不管是在内容上还是在空间分布上,都对上山文化会有很大的补充。
下汤作为远古中华较早出现的定居村落之一,纵贯整个新石器时代,遗址内还发现了500余座新石器时代灰坑、十余座堆筑的土台,多数土台上分布有成组的陶器坑,推测是与丧葬行为有关的仪式活动遗存,这种仪式活动贯穿上山文化的始终,成为上山文化时期最为显著的聚落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