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家长公益“成团”之旅》
在福州,有这样8名家长,他们心怀大爱,“成团”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全国巡回公益之旅。以福州为起点,他们踏上了传播爱心与正能量的征程。这些家长们带着各自的热情与专长,深入各地。无论是偏远山区还是繁华都市,他们积极投身于教育帮扶、环保倡导、关爱弱势群体等公益活动。他们的行动如同星星之火,在全国范围内点燃人们心中的善念。每到一处,都用心付出,以实际行动诠释公益的内涵,他们的巡回公益之旅宛如一股温暖的春风,给无数人带去希望和力量。
公益活动现场。记者 蒋雅琛 摄
什么才是好的教育?这几乎是困扰所有家长的难题。通过线上父母课,福州家长朱丽感觉自己或许找到了求解之法,希望将自己的心得分享给更多家长,帮助他们摆脱焦虑。日前,她在福州迎来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在长乐区一所学校开展了一次公益活动——“心语共鸣”大型亲子体验课程,帮助父母与孩子“看见”彼此、依靠彼此。
朱丽的伙伴是7名初高中学生的家长,来自不同行业,来自天南海北,因今年9月参与线上父母课而结缘。“伙伴们大多出自名校,其中三位博士,两位硕士,一位是北大博导,但是大家不得不承认,在家庭教育方面,展现出了惊人的小学生水平。在曾经的亲子互动中,我们曾感受到水火不容、势不两立、无能为力。”
来自北京的家长杨丽萍吐露,在不久前,她的孩子提出了休学的想法。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请求,她一时间不知该如何回应,不过她明白一件事:得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到孩子的需求”。“很多时候,孩子表达出来的说法和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其实是有区别的。通过父母课,我认识到了家长不该以爱之名控制孩子,这样会把孩子越推越远,而是要真正看到他们的需求,尊重他们、满足他们。这样,孩子才愿意和我们真诚沟通,一起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因为淋过雨,所以想要为别人撑把伞”——这是这群家长抱团的理由。秉承初心,他们组成了“光之队”,将“成团”后的第一场大型公益项目落地长乐。活动伊始,记者便坐在一旁观察,发现场上的助教和参与者泾渭分明,不只是因为他们为区分身份而穿着不同颜色的衣服,更是因为两拨人呈现出了完全不同的精神面貌。朱丽与其他助教一袭紫色运动衣,五十岁上下的年纪,但个个元气满满,始终以激扬、饱满的热情感染身边人。反观参加活动的学生、家长、老师,都有些放不开手脚。
对于这样的情况,来自四川的家长王京晶并不意外。“我们那组有3个孩子,都不爱说话。正好其中一个孩子的妈妈也被分在了我们组。可能是觉得气氛尴尬,她就一直催促孩子要回应助教,要参与活动,我劝慰她说没关系,不要逼孩子。后来,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孩子们一点点打开自己,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家长们也通过活动发现了孩子身上他们从前没看到的那一面,让她觉得孩子长大了,有责任感了,也能成为他们的依靠,非常欣慰、感动。”
这场活动持续了一整天,由于是沉浸式体验,助教们不希望破坏下一批参与者的体验感,要求不泄露活动的具体内容。不过,他们都表示,这场活动的效果出乎意料。“我们知道大家会很感动,但还是有许多意外的场景发生。比如最后有个嘉许的环节,参与者要为感谢的人系上丝带。有一名刚开始非常排斥这场活动的老师,她最后两次来给我系上丝带,还主动抱住我,让我体会到了爱在给予和付出之间的流动,也给了我很大的力量。”王京晶说。
福州是“光之队”开展全国“巡回”的起点。朱丽介绍,目前团队在一个半月的时间内筹集到了价值100万元的现金和物资。这些现金和物资将分别实施在4个公益项目上,分别为此次在福州开展的“心语共鸣”大型亲子体验课程、凉山助学温暖包项目、布拖县交际河中学教师训练工作坊、凉山女童爱护青春项目。因此,结束了在长乐的活动,全体成员又马不停蹄,赶往大凉山。“我们为依撒中学和交际河中学的4000多名孩子送去棉衣,书包,手套、围脖、鞋子等保暖物资,同时为大山里的老师们带去为期两天的别开生面的心理课堂。未来,我们还将策划其他公益活动,希望照亮更多孩子、家长、老师。”(记者 蒋雅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