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清县梅溪镇樟洋村,宛如一颗隐匿于诗意乡间的明珠,这里的炉边厝静静矗立。炉边厝带着岁月的痕迹,古老的建筑风格散发着古朴的韵味。走进樟洋村,仿佛踏入一幅田园画卷,乡间小道蜿蜒,田野绿意盎然。炉边厝周边或许是葱郁的树木,也许是潺潺的溪流相伴。阳光洒下,那古老的墙面闪耀着独特的光辉,似乎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这里远离城市喧嚣,宁静而祥和,每一寸土地、每一座炉边厝都承载着村民们的记忆与乡村独有的文化传承。
坐落在省级传统村落樟洋村东南部的炉边厝,面揽田野,青山做枕,依地势高低分建上、下两厝,是樟洋村最具代表性的古建筑。
樟洋村炉边厝坐东南朝西北,分为上、下两厝,两座建筑相邻而建,地势高的称上寨,地势低的叫下寨,上下寨皆为单体建筑,可以通过横厝彼此相连。
樟洋村党支部书记林官明:“炉边厝既是厝又是寨,分为上、下两寨,分别建于道光年间、清乾隆年间,均为三进院落,占地9000多平方米,是合院围屋与寨堡结构相结合的建筑。”
炉边厝上厝建于清道光年间,由前座、正座、横厝构成。上厝布局严谨,防火防盗,设计科学,前座大门共设三重门,扇门厚达10厘米,民间谓之“三保险”。据悉,1924年,炉边厝曾发生土匪围攻打劫事件,为防土匪,厝内居民们关闭三重大门,并准备枪锍十多支顽强抵抗,经过三天三夜的对峙,终于让匪徒败兴而归。
炉边厝下厝建于清乾隆年间,由门埕、正座、横厝构成。门埕前作矮墙,主座前方出游廊,穿斗式木构架,燕尾正脊悬山屋顶。值得注意的是,炉边厝下厝的屋架、斗拱、窗棂上雕刻的是四时果蔬及海蛏、毛蟹等水产物,这类雕刻在闽清古民居中罕见,充盈着浓厚的民间生活气息。
岁月无声,古厝有痕。炉边厝犹如一位老者,历经百年风雨,却依然伫立在乡间。
它承载着独属闽清古厝的记忆,沿着岁月的年轮,将故事留驻于高大的寨墙、褪色的青瓦、斑驳的石阶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