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江岛,一个充满温情与独特情谊的地方。“梅壶舅缘”的故事宛如一颗璀璨明珠,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远播海外。
传说中梅壶两地先辈结下的深厚情谊,如同一条坚韧的纽带,历经岁月的洗礼而愈发牢固。这种情谊不仅仅是地缘上的亲近,更是血浓于水的亲情象征。壶江岛的人们秉持着这份情谊,在对外交往中积极传播。当海外游子听闻此故事,内心涌起浓浓的乡情。而在对外文化交流、经贸往来中,“梅壶舅缘”也成为独特的名片,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去了解、感受其中蕴含的包容、团结与亲情的力量。
壶江岛的“椿梅并茂”四字横匾。
今年国庆假期,连江壶江岛凭借跨越数百年的“梅壶舅缘”独特文化,吸引了不少游客。值得一提的是,“梅壶舅缘”也传到了海外。
连江壶江岛与长乐梅花镇,地处闽江口北岸和南岸。两地渔民虽隔江相望,但每逢佳节必定相聚。令人好奇的是,两地在血缘上非亲非故,几百年来却以“依舅”相称。近日,记者探访了壶江岛。
壶江岛位于闽江口入海处,面积仅0.8平方公里,因形似茶壶而得名,岛上为壶江村。初登壶江岛,巍峨高大的牌楼映入眼帘,檐上有“椿梅并茂”四字横匾。据壶江村老人会副会长李福聚介绍,椿梅两字各有指代。“椿”指壶江岛,因明朝侍郎董应举游览此地,见岛上灵椿树枝叶婆娑留诗称赞,故壶江岛别称为“椿树”;“梅”指代的是闽江对岸的长乐梅花镇,其因唐朝武德年间境内多种植梅花而得名。
据载,明朝嘉靖三十八年倭寇侵犯,壶江、梅花两地渔民用鲜血和生命护海御边。自此两地患难与共,结下生死情谊。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壶江、梅花扼闽江入海口两岸,樯橹互对,唇齿相依。清朝康熙四年,壶江、梅花两地渔民共同开辟马祖岛渔场。祭神联庆之夜,突逢海盗来袭,他们情急之下便以“依舅”为哨语联络。之后,数百艘渔船联合进攻,合力击退海盗。从此,两地渔民互称“依舅”相沿成习。
抗战时期,日舰封锁闽江口,壶江岛断粮缺水,梅花镇人冒死突破日军封锁线,送粮过江,救了壶江全岛人。新中国成立前夕,又有海盗骚扰梅花镇,壶江岛村民连夜召集几百壮丁驾舟驰援,让梅花镇化险为夷。
如今,双方渔民还会在海上互帮互助。“台风期间,我们的渔网被大风浪刮跑损坏,梅花‘依舅’见到,会捡起来修补好送还给我们。”李福聚告诉记者,一段段生死相依的难忘经历,让壶梅情谊世代相传、持续升华。
每逢重大节日,两地老人会都组织互访活动。最热闹的时候,壶江村有近千名村民集中到梅花镇过春节。梅花镇居民则举行声势浩大的“接亲”踩街活动。这一独特的社会现象也引发了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
“壶江与梅花的深厚情谊传递到了世界各国。我们在国外设有联谊会,每年都举办庆典赓续友谊。”李福聚表示。(记者 郑瑞洋 通讯员 陈成志 连融媒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