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粮大户叶玉冰在福州山区流转近4000亩抛荒撂荒地
创始人
2024-12-22 07:39:10
0

种粮大户叶玉冰在福州山区书写着土地复垦与粮食生产的传奇故事。他流转近4000亩抛荒撂荒地,犹如一位土地的唤醒者。这片曾经被闲置的土地在他的规划与耕耘下,重新焕发生机。他顶着山区耕种的各种挑战,从改善土地肥力到引入合适的种植技术,精心布局。他的努力不仅盘活了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更为当地粮食产量的提升带来了希望,在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山区农业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且意义非凡的步伐。


第一年,拓荒整地,收支平衡;第二年,台风过境,损失近百万元;第三年,叶玉冰终于盼来了她的丰收年。

水稻丰收,叶玉冰在稻田中喜不自胜。记者 原浩 摄

“今年水稻亩产600公斤,年产量预计1000多吨!”在罗源县霍口畲族乡的一片金黄稻浪中,50多岁的叶玉冰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返乡种粮第三年,叶玉冰累计在福州山区流转近4000亩抛荒撂荒地,肉眼可见的变化发生在她身上,除了黝黑的肤色、长茧的双手,她收获了什么?

“醒”过来的山区田

10月中旬,罗源县霍口畲族乡溪前村,嗒嗒作响的农机正忙着收割,一辆辆装满稻谷的小车驶离田地。在一众乡干部的眼中,这是难得的新气象。

“上千亩地都流转起来了,以往操心没人种,今年忙着丈量土地、建设农田,就等着年底算收成。”说起变化,霍口畲族乡干部郑昕璐眉飞色舞。

身处大山深处,离福州市区一个半小时车程,这里的村民组团外出经营石板材生意,到春节才会回来一趟。对着村边野草丛生的田地,乡干部们也直摇头——没招。

这时候,隔壁飞竹镇的种粮大户叶玉冰来了。前两年,她在飞竹镇刘洋、仓前等11个村共计流转了2000多亩土地,成效有目共睹。

再次见到叶玉冰,我们仍会被她的热情所感染。她浑身上下像是有使不完的劲,讲起话来声音洪亮,昂扬地说着她的“种粮版图”。

按照设想,她要将家乡荒芜的土地重新利用起来,采用专业化、规模化、机械化种植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并建立“叶玉冰农场”,印制出自有品牌的大米包装。

我们眼前的400亩地,是版图中最为平整的地块,仅占1/10。而更大多数的田地,镶嵌在连绵起伏的大山之中,东一片,西一块,行驶到山脚时,冷不丁又露出一片金黄。

“这块也是,大概100多亩。”可以看到,叶玉冰正试图凭一己之力,“唤醒”这些散落各处的、容易被人遗忘的山区田。

因地制宜的种田经

种田,很大程度上要“和天斗”“和地斗”,有时候还得“和虫斗”。

站在田埂,小蠓虫直钻有缝的裤腿,不一会儿便叮得满腿包。见我们又是跺脚、又是挠腿的,叶玉冰说:“只要不踩田里的蚂蚁窝,都没事。”随后她掀起裤脚,露出了一腿紫黑色的印,“上个月去看医生,他跟我说这都是红火蚁咬的,毒得很。”

叶玉冰虽然出生在农村,但因早早外出打拼,在上海打下基业,再无更多的种田经验。不过,面对咬人的红火蚁,她可以穿上长筒雨靴躲开,但和老天过招,一个字,难。

这三年,叶玉冰没少吃亏。去年台风“杜苏芮”来势汹汹,还引发了稻瘟病,导致大量水稻难逃一劫;今年,同样因台风,稻田倒伏了一大片。

与其被动承受,不如主动应对。叶玉冰下定决心,一定要不断提高技术,去抵抗这种不确定性。

在农业部门牵线下,她对接到了省农科院水稻所专家团队。根据当地土地、土壤性质和气候特点,叶玉冰在专家建议下选择了再生稻、低糖杂交水稻“清优308”等优良品种,提升稻米品质和抗倒伏能力。

丘陵山区一带,机械化难以推广。叶玉冰便积极引入农机合作社专业团队,采用机插、飞播等适合山区作业的机械化耕作方式,还就近建设了烘干厂房,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

不断壮大的“种粮军”

做农业,投入高、回报周期长,返乡种粮的第三年,叶玉冰看得更清楚了。

种一亩水稻,政府补贴和投入成本基本持平,但耐不住农资、人工成本日渐上涨。而辛苦大半年刚赚来的利润,又得马不停蹄地投进下一季的产出,一年到头循环往复,手头根本留不住现钱。

“粮食总要有人来种。”比起精打细算自己的小账本,叶玉冰想得更长远,“希望能带动更多乡亲们一起来种粮、种好粮,农业的根脉不能断,粮食安全才有保障。”

年初,黄克干回村时惊讶地发现,不少村民将自家一亩三分地给拾掇起来,纷纷种上了粮食。在外奋斗快二十年,他第一次动了返乡的念头。

“没想到十六七岁学的农机技术现在用上了,比起以前,现在的农机更高级,好操作、效率高。”说干就干,黄克干很快地加入到“返乡种田”队伍中,成为叶玉冰农场的一名农机手,驰骋在熟悉的田间地头。

不仅是黄克干,在飞竹、霍口两地,村民们“家门口致富”的心气也高了起来。三年来,叶玉冰农场累计解决了60多户农民就业问题,又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种植粮食1000多亩。

在罗源,种粮30亩以上,就是种粮大户。从2022年的30多户,到今年的120多户,叶玉冰的期盼正在变为现实。

一直以来,“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是支撑叶玉冰前行的信念和动力。此前,她一直有种隐隐的担忧:“现在的年轻人都不种地,未来他们吃什么?”后来,她参加了中国农业大学福建省乡村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培训班,在一群覆盖老中青多个年龄段的“新农人”中,她找到了共鸣。

“田要一亩一亩耕,路要脚踏实地走。”对于未来,叶玉冰有的,仍是一股向上的冲劲和热情。(记者 蓝瑜萍)

相关内容

2-8人去张家界当地报团价...
最近我在计划一次2-8人的张家界旅游,想要找一个性价比高又不迷路的...
2025-07-07 14:27:51
京新药业:7月4日融券卖出...
证券之星消息,7月4日,京新药业(002020)融资买入8064....
2025-07-07 14:27:21
胡润《2025全球独角兽榜...
近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25全球独角兽榜》,上榜企业1523家,...
2025-07-07 14:27:20
北京信誉好的旅行社排行榜!...
宝子们,旅游旺季到啦!想在北京找一家靠谱的旅行社,享受一场说走就走...
2025-07-07 14:27:15
石家庄机场增加航班航线,出...
暑运启动在即,石家庄机场积极联合各航空公司,增加航班航线,为暑期出...
2025-07-07 14:27:11
A股规模最大银行ETF完成...
【大河财立方消息】7月7日,华宝基金公告称,旗下银行ETF(基金代...
2025-07-07 14:26:30
原创 ...
现如今,很多业内人士都认为,不出5年,中国贬值最快的是现金。主要原...
2025-07-07 14:25:48
北京旅游社排行榜揭秘,这些...
宝子们,旅游季又到啦!在北京这么多旅游社里,到底该怎么选呢?今天就...
2025-07-07 14:25:36
香港到深圳的跨境巴士
跨境交通连接着不同的城市和地区,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和交流。香港到深圳...
2025-07-07 14:25:32

热门资讯

“从0到10”后,上海为何再提... 浦江两岸,热潮奔涌。7月7日,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召开,审议并通过《中共上海...
已是同行,纳赛尔向贝克汉姆赠送... 在巴黎圣日耳曼4-0击败迈阿密国际的世俱杯1/8决赛结束后,两家俱乐部的管理层成员也进行了一次会面。...
如何打造内陆开放综合枢纽?重庆... 国资国企是重庆打造内陆开放综合枢纽的“主力军”。 7月7日,重庆市属国有企业服务推动内陆开放综合枢纽...
原创 超... 据天津日报的报道,近日,盒马鲜生天津首店正式开业。上午10点开业前,盒马入口就被热情的天津人排起长长...
美国的赤字清算:美国的债务螺旋... 从耶鲁大学、沃顿商学院到国会预算办公室,众多独立分析机构均表示,唐纳德・特朗普总统的预算计划将在未来...
俄前交通部长斯塔罗沃伊特自杀身... 近日,令人震惊的消息传来,俄前交通部长斯塔罗沃伊特自杀身亡。这位在交通领域曾有重要影响力的人物,其离...
开源技术如何与产业场景对接?上... 以“开源赋能智能,协同创新共筑AI未来”为主题的开放原子“园区行”(上海站)近日在上海市徐汇区成功举...
原创 星... 星座女为什么一直逼得男朋友太紧? 有一些星座女 感情不是一加一大于二,只是彼此配合、宽容。有的人会觉...
查理·芒格是如何拥有美满人生的... 01没有他,就没有巴菲特 巴菲特,大家都耳熟能详,但现在大家越来越热爱的是他的副手。他的副手的名字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