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申遗成功:福州的参与》
春节申遗成功是全民族的盛事。福州积极参与其中,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为春节文化注入独特元素。福州的春节,三坊七巷张灯结彩,古巷中弥漫着浓浓的年味。传统的拗九节,传递着孝道文化;热闹的游神活动,人们抬着神像巡游,锣鼓喧天,展示古老民俗的生机与活力。福州的手工艺人精心制作的花灯、剪纸等春节饰品,承载着吉祥寓意。福州以自身丰富的春节习俗、深厚的文化底蕴参与到春节申遗的进程中,让春节这个古老节日的内涵在世界文化舞台上更加璀璨。
2024年12月4日,在巴拉圭首都亚松森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宣布,将“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中,福州市的元宵节(马尾·马祖元宵节俗)项目参与申报。
截至目前,我国共有44个项目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
非遗故事
两马同春闹元宵
马尾与马祖一衣带水,每年元宵,上千盏花灯在马尾与马祖流光溢彩,成为两岸人民无法割舍的情感纽带。“两马”同春闹元宵起源于千百年前的闽江口传说,讲述玉皇三太子投生渔家为渔民驱邪,最终被贬至人间,头部被安置在“马祖澳”,渔民尊其为海神并制作海神灯,于元宵节前后游行纪念的故事。
此风世代相袭,闹“海神”灯逐步成为马尾与马祖两岸人民祈求平安与和谐富足的象征。2008年6月,元宵节(马尾·马祖元宵节俗)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成为大陆首个涉及两岸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今,“两马同春闹元宵”已成为两岸文化交流的知名品牌活动。
花灯为媒盼团圆
每年正月初四,两地乡亲选购各种色纸、劈竹筒、削竹签、剪色纸,并于正月初九开始细心扎糊“海神灯”和各种各样的花灯。同时,搭配以舞龙、舞狮、高跷、肩头坪、花车等踩街队伍,于元宵之夜沿街巡游。
每年元宵之夜,马尾、马祖两地灯火辉煌、彩灯高照,人山人海、热闹异常。马尾、马祖以花灯为媒共闹元宵这一习俗,体现了两岸乡亲共同祈盼早日团圆的美好愿望。
来源: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州市文化馆
下一篇:福州冷空气活动频繁 气温逐日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