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封来自美国的求助信
“ 孩子的耳朵手术做得不理想,我们还能修复吗?”
最近,郭教授和一位来自海外的家庭进行了线上视频通话。他们因孩子的耳再造效果不佳,辗转联系到郭教授。
孩子几年前接受了两次耳再造手术, 使用捐赠的异体肋软骨进行耳廓重建,但术后效果却难以令人满意。
“耳朵形状平平的,完全没有立体感,怎么看都觉得不像个耳朵。”这位家长无奈地说道。
02.
阿尔文的故事:
从海外的手术室到中国的希望
阿尔文(化名)是个开朗的男孩。
在过去的几年中,他在国外进行了两期耳再造手术,但效果差强人意。 那里的医生选择了传统的直埋法,用异体肋软骨重建耳廓,然而耳朵形态不尽如人意。
“我们当时完全听从了医生的建议,没有深入了解其他方案。手术做完后才意识到问题。”这位家长在会诊时感慨万分。
这次线上会诊,郭教授不仅细致分析了阿尔文的情况,还为家长提供了新的希望:“ 修复是有可能的,但需要等待皮肤疤痕软化,确保最佳时机。我们预计明年6月能安排面诊,详细讨论修复方案。”
03.
中国方案:全包法耳再造为何更适合
郭教授的全包法耳再造技术在国际耳再造领域备受认可,特别是相比传统直埋法, 全包法以自体肋软骨为框架,结合扩张后的薄皮肤覆盖,不仅能精确还原耳廓的立体感,更避免了异体材料可能引发的免疫排斥和吸收变形。
郭教授表示:“每一个孩子的耳朵,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量身定制最适合的手术方案,追求形态和功能的双重完美。”
郭树忠教授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