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在世界第一次大战后,作为战败国,不得不签订了《凡尔赛条约》。条约规定德国必须承担战争的全部责任,支付战争赔款1320亿金马克的赔款。而且必须以黄金的方式支付。这使得德国经济大为萧条,德国人民的情绪普遍激烈,上到权贵,下到工人都十分痛恨《凡尔赛条约》。这时候,希特勒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工人出身的希特勒,靠街头演讲起家。到最后,得到了绝大多数工人的支持,走上了政坛。他发布了一系列的措施,比如大兴公路建筑业。这使得德国经济迅速得到发展,人民生活也显著提高。德国迅速走出一战的阴影。
这更加使得希特勒的支持率和影响力直线上升,当时的军队士兵,大多来自于一般家庭。而他们的父母都是希特勒的支持着,所以军队中希特勒的影响力也不低。随着1939年9月希特勒和苏联以闪电战术袭击并迅速吞并了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也一触即发。希特勒的纳粹帝国也开始裸露爪牙。希特勒的“种族优劣论”将除了日耳曼人之外的其他人种,包括他的盟友意大利和日本人也不能排除在外。而犹太人更是重点。失国2000多年的犹太人以犹太教保持着自己的民族痕迹,这种排他性的宗教不仅使犹太教始终小众,更让犹太人为基督教的欧洲社会所不容。所以流动性极强的犹太人,在人文自然的淬炼下,拥有了极高的商业头脑。所以犹太人是欧洲社会上最富裕的人群。犹太人特有的商人逐利性,使得他们被各国所记恨。即使针对犹太人,也不太会引起各国的注意。
终于,希特勒对犹太人下手了。不仅仅是因为犹太人的财产,更是需要通过屠杀犹太人的方式来团结德国人,将他们绑在一条战线上。
可同时,希特勒也面临着一个最大的问题。人口基数。战争中,士兵是最重要的,当时德国兵力顶峰也才区区1100万。而同期的美国随随便便都可以动员超过1000万的军队。就连被打的元气大伤的英国也能动员700万的兵力。想要打败他们,横扫欧洲是不可能的。于是附属国和敌对国的士兵就成了德国的后备力量。在希特勒看来,消灭犹太人从来都不是目的,只是方式。一种可以维持第三帝国运转的方式。所以,当时的纳粹军队,为了扩张,无所不用其极。纳粹军队,反而成了犹太人的避难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