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在古埃及的金字塔建设中,建筑工地旁边同时会设置“啤酒酿造所”,这里的啤酒也被算作是工人劳动的报酬。
一位啤酒考古学家说:“啤酒是营养的源泉,是转换心情的清凉饮料,也是重体力劳动的奖励。如果没有足够的啤酒,金字塔可能就建不起来了。”
众所周知,古埃及人非常喜欢喝啤酒,就像我们喝茶一样普遍,这一点也体现在他们建造的金字塔上面。在此我们先大致算一下建造金字塔所需的啤酒量。
埃及学者一致认为,胡夫金字塔建造于公元前2600年至2550年之间,历时20年。假设每天动员1万人,每天发放5升啤酒。1万人× 5升× 365天× 20年= 3.65亿升啤酒,仅这项工程就消耗掉了这么多数量的啤酒。
这仅仅只是计算了胡夫金字塔,要知道在埃及有几百座金字塔和几千座纪念碑,可以说,古埃及法老统治的那片古老的土地,除了母亲河尼罗河之外,还有一条隐形的啤酒河。
话题回到胡夫金字塔,在胡夫金字塔的周围,考古学家们至少发现了一处酿酒厂的遗迹。可以想象在两千年前的金字塔施工现场,劳动者们在这里工作、吃饭、睡觉、喝酒,简直就像一座小型城市。
建造金字塔的大部分劳动者都有工资,他们不是奴隶。其中的大部分人是因尼罗河泛滥而束手无策、处于失业状态的农民。啤酒不仅能提高劳动积极性,还能代替工资,在考古出来的古埃及石板上,清晰地记载着当时埃及社会的面貌。
在古埃及,从法老到平民,啤酒是人人都喝的国民饮料。特别是在古王国时代(前2700 - 2200)的丧葬用食具中,啤酒的出镜率非常高。埃及人对啤酒非常认真,认为它是农耕之神、冥界的统治者奥西里斯发现的饮料。
2011年接受《史密森尼》(Smithsonian)杂志采访时,以“啤酒考古学家”自居的帕特里克·麦克格文这样说道。
“啤酒是营养的来源,是转换心情的清爽饮料,是对辛勤工作的奖励。啤酒就是古埃及人的工资。没有它,国家就会发生叛乱。如果没有足够的啤酒,金字塔可能永远不会被建造。”
到目前为止发现的有关啤酒制造的文书,大部分都是酿酒厂老板或财务部门记录会计、管理、技术的文书。
从他们遗留下来的文书中可以看出,古埃及工人每天能领到三四个面包和两杯啤酒(共四至五升)。
考古学家在吉萨发现了六百多座劳动者和工匠的坟墓。除了坟墓外也有医院,通过考察专家们发现很多古埃及人被切断四肢。
挖掘帝王谷中的陵墓的工人们,除了享有每年10周的休假外,还享有用于自酿啤酒的大麦的特权。
这种与酒精的不浅缘分甚至被带入了劳动者的坟墓。2010年,埃及公开了一座4000多年前建造吉萨金字塔的工人坟墓。
这些用砖块建成的坟墓中,在干燥的沙漠中埋藏着十几具尸体。旁边放着为了来世生活而装啤酒和面包的容器。因为当时的啤酒非常容易腐烂,所以还埋有记载材料和制造方法的文件。
在阿蒙霍特普二世的大侍从肯阿蒙的壁画(前16世纪)中,描绘了制造当地啤酒的情景。人们在酒精方面,似乎没有贵贱之分。
啤酒和面包被用作建筑工地上的货币,财务们决定了酒精、面包和谷物之间的兑换比例。
另一方面,那些善于喝酒的人受到了极大的尊重。在记载胡夫国王统治时期的韦斯特克纸莎草纸书中,记载着一个有趣的故事。一名110岁的男子每天要吃掉500个面包和半头牛,并喝光100瓶啤酒,令人赞叹不已。
另外,埃及的啤酒也有高低贵贱之分,高级啤酒是为地位高的人准备的。
在古埃及这种“泡沫”的环境中,啤酒酿酒师当然是非常重要的存在。埃及于1968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捐赠了一尊名为“啤酒酿酒师”的雕像(埃及第五王朝时期,前2400左右),就是最好的证明。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网站上可以看到这些照片。雕像是石灰岩制成的,上面的人物健壮的体格让人惊叹。他严肃的正面坐像与法老和高官的雕像有相通之处。底座上有象形文字,可知其名为“ftymhy”。
虽然酿酒师受人崇敬,但是这个职业是不允许失败的。品德恶劣的酿酒师会在自己酿造的啤酒中被处以溺死刑。那些卖劣质酒的人,一旦被人发现,就会被逼喝到死。
如果有机会参观开罗的埃及博物馆,请一定去看一看在吉萨发现的公元前2360年左右的“酿制啤酒的女性像”。看着她那陶醉的表情,让人不禁想喝下古老的啤酒“布扎”,这种啤酒至今仍然在尼罗河畔酿制。
埃及博物馆
作为一种神圣的饮料,啤酒最初在埃及被称为henept(音译),在公元前4世纪的托勒密王朝之后,它被称为zythos。其成分是大麦、小麦和枣。
在埃及文献中至少提到了17种不同的啤酒,其名称包括“美丽可口”、“天人合一”、“播种欢乐”、“佐餐”、“肥沃”、“发酵”等等,听起来似乎都是味道爆棚的。
当时主要有四种啤酒:zythum(字面意思是大麦葡萄酒)、dziethum(大麦葡萄酒的分支品种,是最流行的淡啤酒)、dizythum(味道浓烈的啤酒)、carmi(甜啤酒)和korma(姜汁啤酒)。
埃及南部的努比亚人深信啤酒能够起到治病的作用,在对木乃伊骨头的分析中,人们也发现了很多从啤酒的原料谷物中产生的抗生素——土霉素。
古埃及酿酒壁画
拉美西斯二世(公元前1304~1213年)在埃及学家中被称为“酿酒师法老”。这位以建筑项目闻名的法老在制造啤酒方面也很出色。拉美西斯二世认为啤酒是神圣的,他经常用一个金杯喝啤酒。他崇拜阿蒙神,曾经为阿蒙神献祭了约46万罐的啤酒。别看这个数字吓人,当时由于水质差,埃及人都是以啤酒代水的。
埃及人人人都喝啤酒,人人都会在自己家里酿啤酒。酿得好的人甚至会开起啤酒屋让大家一起享用啤酒。
在当时,建筑工人经常光顾的啤酒屋是具有中东异国情调的,类似于咱们现在的歌舞厅和妓院。在那里,啤酒被大量供应,滴落在臀部和大腿上有纹身的妖艳妓女的身上。
来自埃及东部邻国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曾经对埃及这一社会现象评论说,“妇女进入啤酒屋是不道德的”。
为了保证啤酒的收入,拉美西斯二世创建了一个国家酿酒厂,并垄断了啤酒生产。位于南部的希拉孔波利斯酿酒厂,在公元前4世纪就已经可以做到日产1000升以上的啤酒。
因为制造量大,因此,法老能够向建筑工头、士兵和牧师免费提供啤酒。拉美西斯的建设项目主要集中在底比斯、卡纳克、孟菲斯和布巴斯提斯等地。
古埃及学之父尚博里昂(Champollion)将底比斯的皇家殡仪馆“拉美塞姆”称为“百万年的城堡”。数以千计的工人被动员起来建造它,空气中充满了啤酒和葡萄酒的味道。
拉美西斯二世
根据考古学的发掘调查显示,在迪尔埃尔-梅迪纳的村落曾经提供过葡萄酒,那里居住着负责建造拉梅瑟姆的工匠们。这说明在以拉美西斯为名的十一位法老之后,葡萄酒继啤酒之后也开始大量酿造。
历代拉美西斯法老都出身于肥沃的尼罗河三角洲。根据在迪尔埃尔-梅迪纳发现的神圣文字记载,在历代拉美西斯统治时期,葡萄酒的价格是啤酒的五到十倍。尽管如此,法老们仍然热衷于葡萄酒的大众化。
在比拉美西斯二世晚30年的拉美西斯三世时代,仅阿蒙神殿就拥有513处葡萄园。
拉美西斯三世这样评价自己的事业。
“我在南部和北部的绿洲建造了葡萄园,在南部地区也建造了许多果树园。三角洲地区的面积扩大了数十万倍,我从外国俘虏中挑选合适的人来照顾它。”
随着葡萄酒的供给大幅增加,葡萄酒的消费也随之扩大。据王室使者记载,早在塞提一世(拉美西斯二世的父亲)的时代,格贝尔·希尔西拉南部的采石场就有成千上万的劳动者在饮用葡萄酒。
此外,葡萄酒还出口到世界各地,出现在亚里士多德、索福克勒斯、埃斯库罗斯、希罗多德等人的著作中。
另一方面,古罗马的历史学家、地理学家斯特拉波对送往希腊的佩鲁萨(现在的塞得港)的“大麦葡萄酒”赞不绝口。他为此甚至戒过酒,只可惜还是拜倒在美酒的脚下。(“不要被啤酒的诱惑所诱惑。”——斯特拉波)
不过,历代拉美西斯国王对酒的喜爱并不为所有人所认同。当时有一篇谈论道德的文章《阿尼的教训》写道:“不要被啤酒的诱惑所吸引。你会说与你所想的相反的话。你会忘记你说过的话。如果你摇摇晃晃地摔倒,没有人会帮助你。和他一起喝酒的人站起来说。‘把这个酒鬼赶走。’如果有人来找你咨询,看到你躺在那里,你会看起来像个可怜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