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贝碧嘉”来袭,昨夜今晨,临港风力强劲,暴雨如注。15日晚8点,东海大桥采取封闭管理措施。集卡车以及司机如何安置?记者走进临港集卡服务中心司机之家,发现户外的停车场上停满了集卡,许多司机正在车里以及司机之家的休息室、大厅、会议室等地方休息。
新民晚报记者 陈炅玮/摄(下同)
“原本还发愁不知去哪避一避,接到通知后来了这里,发现有吃有喝,还能洗热水澡、吹空调。今晚就在这安安心心待着,等台风走了,再送货。”今年41岁的马师傅是安徽滁州人,当集卡司机已有10余年,常在江浙沪一带运送货物。昨天,他抵达芦潮港后,看到手机上推送的台风预警信息,随后又得知东海大桥关闭的消息。一筹莫展之际,得知附近有个临港集卡服务中心司机之家。停好车后,他在司机之家里吃了碗热腾腾的水饺,而后跟家人打电话报平安。
陆陆续续,很多司机拎着大包小包走进来。记者了解到,这些司机原先是在一些临时停放点停车、在车上或临时工棚内休息的。临港集卡服务中心派出专人劝导,通过公交车接驳,将这些集卡司机统一送到集卡服务中心休息。
“我们通宵安置集卡司机,提供住宿、洗漱、饮食等暖心举措,帮他们安稳度过台风天。”临港投控党政办副主任范建荣告诉记者,目前,集卡服务中心车位已饱和,停放了780辆车辆。现场区域已加强引导,同时已与交警及时对接情况。工作人员对停放的车辆进行巡检,检查车窗是否关闭、发动机是否熄火。
“我们本来就设有专门的司机休息室,可以容纳约30人。截至目前,已经有超过100名司机到来,我们又把会议室、活动室全部临时开放,从仓库里借来行军床,让他们临时居住。”据范建荣介绍,集卡中心洗浴、如厕、餐饮服务一应俱全,空调温度适宜。集卡中心为司机准备了15日的晚餐和16日的早餐,16日中午也会视天气情况提供午餐。中心内设的无人商超在台风来之前专门进行了补货,备足商品。此外,还为集卡司机们发放了防暑清凉包和泡面、饮用水等。
位于东南沿海的临港,地处杭州湾和长江口交汇处,是上海防汛防台的前哨阵地,防汛防台工作一刻也不能放松。记者从临港新片区管委会获悉,临港新片区针对建筑工地、海塘大堤游客安全、高空坠物风险等重点区域、重点点位,集中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临港新片区一线大堤17公里公用岸段全部设置了防护滚笼,全线增设350组监控、IP广播,在通往大堤的13个主要路口设置龙门架和围栏大门,目前已全线封闭。
同时,临港新片区对一线大堤沿线6座出海闸以及22座雨水强排泵站进行检查。对高空作业及深基坑风险开展排查,目前作业已全部停止。重点加固新片区432个在建项目工地塔吊、脚手架、楼顶设施等。重点防范广告招牌安全隐患,为主城区1200个广告招牌安装移位监测器。做好水位预降工作,完成6座出海闸、22座雨水泵站汛前检查。做好两座应急仓库物资准备,落实仓库管理人员、装备维修人员24小时值班值守,确保应急装备、物资关键时候能“调得出、用得上”。组建380人防汛主力队伍,时刻准备出战。
外面风大雨大,临港地区的各个安置点内,井然有序。据了解,临港新片区在建项目总数432个,其中148个项目现场施工已完成,准备竣工备案;需撤离项目284个,需撤离人员6.7万余人。目前整个临港地区已设置203个安置点,其中大多数由开发公司自行安排在已建成楼宇内安置。属地政府安排托底转移安置点6个,包括海洋大学、海事大学等;实际启用3个。
“大家注意一下,这个场馆就是今晚上大家临时住宿的地方,大家有序进入,保管好自己的随身物品……”15日晚,上海建桥学院体育馆安置点内,临港高校派出所民警正讲述安全提示,提醒转移安置人员进馆后保持好馆内秩序。
在临港地区高校体育馆内设置的安置点,民警早早到岗,提前做好相关安全检查,确保场馆内安全设施万无一失。与此同时,公安处及派出所民警赶赴辖区其他高校开展防汛防台安全检查,对校园内部施工现场、实验室、宿舍楼、地下停车库、防汛仓库等重点区域进行针对性排查整改,做好相关保障工作。
与之前台风“梅花”来时不同,当时的校园内没有学生,但此次,上海建桥学院安置点,既要确保安置人员的安全,同时更要保障学生的正常生活不受影响。临港新城派出所与校方提前进行沟通,制定更加人性化的应急方案,将体育馆一楼划分为本校在建工地的工人的临时区域,而2楼则是安置外来人员,最大限度确保安置点的秩序井然。
新民晚报记者 杨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