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运联智库(ID:tucmedia)
作者 | 杨宏远
编辑 | 小L
近年来,货运司机的权益保障被多次推至台前。
2023年4月,为推动改善货运司机生存环境,相关部门在大力度引导企业正向发展,交通运输部印发《2023年推动交通运输新业态平台企业降低过高抽成工作方案》《2023年开展关心关爱货车司机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等5件更贴近民生实事工作方案的通知,推动物流平台做好司机权益保障及关爱工作。
9月3日,中物联与滴滴送货联合主办“持续推动货运司机权益保障,构建良性货运生态圈”主题沙龙。
这是去年10月11日“维护货车司机权益,促进货运平台良性发展”主题沙龙的延续。在去年的会议上,与会专家、企业与司机代表共同倡导具备条件的货运平台企业,降低或取消保证金,加强司机权益保障措施,提升广大货车司机的从业荣誉感和职业归属感。
而在这次会议之前,滴滴送货已经率先在行业中取消货运司机平台注册保证金,成为行业首家“0保证金”货运平台,引领国内物流行业司机权益保障的新标准。此后,滴滴送货又接连推出一系列司机权益保障措施。
从行业发展的角度出发,构建良性货运生态圈的必要性是什么?年仅四岁的后起之秀滴滴送货,为何可以成为建设健康司机生态的引领者?
我们为什么要如此关注货运司机的权益保障?
在9月3日的主题沙龙上,中国物流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恽绵如此回应:“货运司机是经营、工作和生活三位一体。他们有几个特点:第一,辛苦的“有产者”。很多司机自己有车,可是他要去还贷款,要去找货,有时候还收不回货款。第二,不自由的工作者。货运司机不是“996”,而是“24×7”,永远在路上。第三,风险的面对者。货运司机面对的是不可预测的风险:事故、罚款,车辆故障……很多风险是不可控的。第四,内疚的家庭顶梁柱。收入不可控,对家庭责任亏欠。”
今年四月份,传化慈善基金会组织和资助的有关研究团队发布了《中国卡车司机健康状况调查报告》,其中提到了几个让人惊叹的数字:仅有43.8%患有慢性疼痛的货运司机接受了治疗,50.8%的司机睡眠不足7小时……
公路货运业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血脉,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础性服务行业。货运司机是其中最大的从业群体,他们的权益保障是行业及社会层面的重大议题。
如今,平台型企业已经成为社会运力的主要组织者。根据8月26日交通运输部发布的有关统计数据,截止到今年6月底,全国共有3286家网络货运企业(含分公司),接入社会运力804.4万辆,驾驶员737.7万人,占全国货车司机数量的40%。
平台型企业为同城货运这个传统的场景带来了全新的业务模式,链接和管理贯穿了发货方和司机完成交易的全过程,推动行业的组织化进程,加速行业从“粗放”到“集约”的转型。
保障司机权益已经成为平台责任的重要组织部分。近年来,不少平台型企业都在加强司机权益保证工作。
尤其是在去年9月13日滴滴送货率先取消了“保证金”制度,引发了一批平台型企业的跟进。满帮集团旗下的短途(同城)货运平台“省省”宣布,从2024年1月2日起,将平台司机的保证金从原来的1000元下调至300元;货拉拉对外宣布,2024年2月起,面包车、货车即日起全面下调保证金,由原本的1000元调整至200元,调整共涉及北京、上海、天津、深圳、成都、重庆等244座城市。
进入2024年后,滴滴送货又接连出手。4月9日,滴滴送货升级“货损险保障”,正式推出“货损0责保障”,面向平台所有司机师傅提供兜底赔偿保障。对于货损订单,经保险公司定责后,如果是司机责任导致货损,保险公司拒赔部分,司机师傅可申请平台代为赔付。
这成为平台型企业建设司机生态的又一典型举措。
相较于其他几位老平台玩家,四岁的滴滴送货依然在扮演“后来者”的角色,但是我们会发现,在司机权益保护上,滴滴送货反而走在前面,数次引领行业。这是为什么?
滴滴送货总经理赵辉在采访中提到,滴滴送货的价值观文化中,排在第一位的是用户价值、客户第一。而健康的司机生态,是保障服务履约的基础。
(滴滴送货总经理 赵辉)
按照同城货运平台模式的商业逻辑来讲,平台增长的核心是货主规模和成交效率。货主越多,需求越多,吸引越多的司机加盟平台;司机越多,那么对需求的响应速度越快,平台成交效率就越高;司机提供的服务越好,货主对平台的粘性越强。
因此,滴滴货运一直十分关注货车司机的权益保障。追溯到滴滴送货上线初期,其之所以能在老玩家中杀出重围,站稳脚跟,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滴滴送货拥有强大稳定的司机群体。
滴滴送货注重好生态的正向循环作用。一方面,优化派单机制,以活动奖励形式激励师傅积极性。另一方面制定了司机能量值制度,将司机的用户评价、接单量、投诉量等因素接入到评价体系中。平台根据司机的能量值进行订单分配,服务更优质的司机有更多机会接到订单,实现“好司机、好服务、好收入”。
赵辉在此次主题沙龙中提到,滴滴送货当前在做一些新的尝试,比如说拼单;比如司货双方的议价尝试,司机在接长距离订单时,可以和货主讨论一个合理的价格,以避免纠纷。
前面我们提到,当前平台型企业在推动健康司机生态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如何去有效推进司机生态建设,是很考验平台的运营管理能力的。
对比其他玩家我们可以发现,滴滴送货在平台建设、平台责任的理解上显然更深刻。滴滴在过去沉淀出来的数字化能力,包括运营体系和安全体系,都可以复用到货运平台上。
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就是滴滴送货推出的“货损0责保障制度”。在这次主题沙龙上就有媒体提问,“货损0责保障制度”推出以后,给滴滴送货带来的影响是什么?费用是不是增加了?
赵辉在回答中明确地提到,“货损0责保障制度”推出后效果很好,而且成本比前期测算的还要低,随着制度的推进,司机赋能体系的完善,成本还会继续降低。
滴滴送货建设了多维度的“司机成长”赋能体系,通过线上线下培训,从新手入门、安全驾驶、防骗防诈、接单技巧等方面,持续为司机成长赋能,帮助司机师傅不断提升服务意识和专业化能力,提高职业竞争力。
赵辉解释到,货运是一个非标的场景,滴滴送货在做的就是针对服务纠纷,建立起快速、准确的判责能力;通过各种考评制度对司机进行服务行为的约束和指引,尽量减少纠纷的产生,在纠纷判责不清时,平台主动承担各种责任,在用户体验和司机权益中取得平衡。
随着货运行业的发展,平台型企业已经成为掌握配置社会资源的主体,是构建公路货运体系的关键。它的高质量发展对于保障货车司机权益也好,整个生态构建也好,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切实推进司机权益的保障,要跳出平台间和司机间的单纯的内在竞争、内卷式竞争框架。滴滴送货近来年的一系列举措正是对这一理念的优秀实践。立足于健康的司机生态,滴滴送货在服务端也是多方发力,目前已经作用在业务增长上。
此前,赵辉曾承诺“今年滴滴送货会把服务标准再提升一个台阶”,我们期待滴滴送货接下来的动作。